2月13日,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软木画里绘新年”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州市西园软木画生产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之旅。队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近距离感受软木画的独特魅力,并亲手体验制作工艺,以实际行动为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 实践队成员在西园软木画生产基地
软木画,作为福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瑰宝,历经百年沉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它以质地轻软的栓树皮层为创作载体,融合浮雕、圆雕、透雕等精湛技法,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意象精雕细琢,最终拼接成一幅幅立体画卷,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2008年,软木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福州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在西园软木画生产基地,实践队队员们首先步入软木画展览馆,开启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软木画作品令同学们叹为观止,大家纷纷驻足欣赏,沉醉于其精妙的构图和细腻的刻画中,细细品味着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软木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对软木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仿佛穿越时空,与百年技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图为 制作中的软木画
随后,同学们在陈君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软木画的制作过程。从选材、雕刻到粘贴,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和心血,也考验着同学们的耐心和细心。同学们认真学习,用心体会,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一片片轻薄的软木,在同学们的手中逐渐化身为栩栩如生的图案,尽管与大师作品相比略显稚嫩,却饱含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软木画工艺的精湛与不易,看似简单的一片花瓣,都需要反复琢磨才能裁剪出理想的形状。“不要着急,学习软木画要经过七八年的沉淀打磨,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陈君锟老师的话语中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也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图为 实践队员在制作软木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福州软木画的独特魅力,更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福州软木画,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通讯员:陈瑶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