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人人人!烟花秀、火壶表演、民俗踩街……三明这些地方好热闹!
2025-02-14 07:27 东南网三明站

2月12日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三明各地举办了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现场
人人人
灯灯灯!

建宁县

烟花绽放

烟花绽放、火壶表演……2月12日晚,三明市建宁县举办“金蛇献瑞 福耀绥安”民俗踩街暨烟花晚会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展现建宁县非遗特色,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快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市民们共贺佳节,共赏烟花秀,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宁县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展演

火壶表演

活动现场


清流县

清流县非遗民俗踩街活动现场

拔龙、龙灯、滚灯、走古事……2月12日晚正值农历元宵节,三明清流县非遗民俗踩街活动在众人的期待中热闹开场,为人们带来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

走古事

来自全县13个乡镇的村民身着各色传统服饰,精神抖擞,手持特色表演道具,沿着城区主干道有序前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窠走古事、赖坊走古事、李家五经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郊滚灯、灵地舞青狮等10余种民俗节目在队伍中依次亮相。

此次踩街活动中,2个特色鲜明的方阵与5条色彩绚丽、气势非凡的祥龙,依照各自规划的路线有序前行。

灵地镇青年龙灯队扛着“小龙灯”

当晚,踩街活动四条祥龙中,一条“小龙灯”着实吸睛。据介绍,这条独具特色的“小龙灯”出自灵地镇青年龙灯队之手。2013年,几位青春正好、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因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好奇与热爱,自发聚在一起自学龙灯制作。随着岁月流逝,他们明白这是源自对家乡的眷恋、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敬重,以及传承这份独特文化的坚定决心。如今,这条饱含着他们心血与情感的“小龙灯”,终于在今年的元宵节踩街活动中亮相,由一群同样对民俗文化满怀热忱的少年扛起,充满朝气地奔跑在街道中,仿佛是一种跨越时光的传承,象征着灵地镇民俗文化的生生不息,也寓意着这份珍贵的传统将在新一代的手中继续发扬光大。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儿。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不能丢啊。”

旁边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笑着说:“是啊,我就希望孩子从小能多接触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知道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多宝贵。你看这些学生,舞得多好,孩子看了也能受熏陶。”

随着表演的结束,人群中感慨经久不息,大家纷纷表示,这场踩街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更让他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手中的传承与发扬。


大田县

图为活动开始时,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jpg

迎龙活动共有两支龙队精彩亮相,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12日晚,三明市大田县举办2025年元宵节城区迎板灯龙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数万人观看,节日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该县公安局组织大量警力前往现场,维持治安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图为民警进行安保工作.jpg

活动现场,民警进行安保工作。

图为民警引导板灯龙前进.jpg

民警引导板灯龙前进。


宁化县

宁化县“非遗闹元宵”。黄尉峰 摄

2月12日,三明宁化县以“非遗闹元宵”为主题,联合各乡镇特色非遗及传统民俗项目进行巡游展示展演,让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

市民纷纷前来观看,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黄尉峰 摄

华灯初上,晚上7点30分,宁化各乡镇带来的腰鼓、花灯会、客家夜迎亲、客家团牌、石门祁剧、船灯、回回舞、俞家棍、马灯舞、河蚌舞、舞龙舞狮、牌子锣鼓等特色非遗项目组成的巡游队伍由县政府门口出发,经过寿宁桥、宁阳古街牌坊、南大街、黄慎雕像、新桥、金叶酒店、翠园戏台,沿城市内环绕圈巡演,只见现场人潮攒动,巡游队伍踩着欢快的鼓点,舞动鲜艳的红绸,载歌载舞,马路两旁观众围得水泄不通,群众不停地用手机记录着精彩瞬间。

为提升群众的体验感,此次活动分别在翠园戏台和宁阳古街小戏台设置了采茶戏戏曲专场演出和水茜木偶戏戏曲专场演出。各色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现场人潮攒动,马路两旁观众围得水泄不通。黄尉峰 摄

“这个戏剧传承多年,我看了有七八年了,从他们开始公演我就在这儿看,现场特别精彩。”市民廖发乾兴高采烈地说。“从开始唱戏到今年,已经是第27个年头。我们客家人,尤其是老年人,对咱们的地方戏情有独钟。在方言里,这戏叫 ‘人戏’。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全程用客家话演唱,每个字、每句词,老人们都听得真真切切,理解起来毫不费劲。”宁化客家美华采茶戏剧团班主吴仕永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宁化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承办,旨在让群众切身体会中国传统佳节的魅力,营造欢乐团圆的温暖氛围。接下来,宁化县将继续坚持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推出群众喜闻乐见、高品质“文化大餐”。


尤溪县

2月12日元宵佳节,夜幕一降临,三明尤溪县梅仙镇世春公园里人潮涌动,一面飞虎旗被高举着迎风飘扬,4条板凳龙紧随其后活灵活现表演着龙抢珠,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锣鼓声、烟花爆竹声,十二生肖花灯、妆枰等彩灯队伍以及小吹鼓乐、地戏表演等开始绕村巡游。

板凳龙绕村巡游。黄功兴 摄

板凳龙如同一条火龙穿梭在大街小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而赏灯的民众和游客站满了街道两侧,其中,不时有人一边念叨着“龙头一钻,此生平安”等祈福语句,一边俯身钻过了龙首灯,期盼新一年里添丁纳喜、五谷丰登。

“今年,由我家负责统筹迎板凳龙的活动。因此,大年初二时,我们就开始忙着联系各家各户筹备制作、裱糊板凳龙。迎板凳龙活动是村里的传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能参与传承这项民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梅仙镇村民肖宇璇说。

板凳龙戏珠

板凳龙点燃了一座城的热情,也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我是特意从福州赶来的,第一次参加这种全镇参与的迎龙灯活动。看着七八条龙灯一起在河岸边起舞,很开心,壮观又热闹。”游客陈晓垚说。

游客在拍照。

据《尤溪县志》(崇祯)记载:“上元自初十至二十夜,各家各户燃灯,谓之元宵灯。城中儿童歌吹迎灯,以祈丰稔。”其中,梅仙板凳龙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活动沿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逢正月十五、十六日夜,当地带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开始燃放爆竹、焚香,各家各户则纷纷举着龙坵来到街上参与舞龙活动。随着当地人丁兴旺,迎灯队伍逐年壮大,最多时参与户数达2000多户。2015年10月,梅仙板凳龙被认定为“第四批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举着龙坵灯参与舞龙活动。

“举办龙灯巡游活动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凝聚人心,激励乡民们在新的一年里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梅仙板凳龙灯会会长萧光磬说。

新的一年愿您

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