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举行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家家户户扛出板凳灯,每张板凳上有花灯6至8盏,板板相连。图为灯队举行‘’盘龙仪式‘’。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2月10日,近百米长的板凳龙游走于永泰县同安镇坂头村崇古庄内外。陈成才 摄
▲2月11日晚,连城县文亨镇龙岗村,德国留学生Arne Boettger在现场体验客家游龙闹元宵。章宸睿 摄
▲2月12日,龙岩市连城县姑田镇村民举行元宵游大龙活动,蜿蜒于乡间田野的大龙吸引众多游客。章晨睿 摄
▲2月12日晚,大田县城区,700米长的板灯龙在熙熙攘攘的观众中穿行。当晚,数万当地群众与外地游客共庆元宵。陈广程 摄
▲2月13日晚,福清市三山镇瑟江村举办“板凳龙”闹元宵活动,近100米长的“板凳龙”在全村游走。陈成才 摄
▲2月11日,泉州中山路,骑在父亲肩膀上的女孩欣赏着手中的蛇形花灯。一年一度的泉州元宵灯会热闹非凡,全城2000多盏花灯照亮世遗之城。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2月11日,永春县五里古街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一对母子在富有创意的双鱼花灯中间招手示意。康庆平 摄
▲2月11日,泉州工艺美术厂,总领事们携家人亲自动手体验花灯制作非遗技艺。当天,来自保加利亚、新加坡、斯洛伐克、土耳其、泰国、蒙古等六国的驻沪、穗、厦总领事齐聚刺桐古城,共度元宵佳节,感受浓浓的泉州版中国年味。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2月8日,第二十三届“两马同春闹元宵”交流活动在福州琅岐举行,一名小男孩兴奋地触摸悟空灯组的手部。这是马尾·马祖元宵节俗参与春节申遗成功后举办的首场“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2月12日元宵节,晋江东石镇嘉应庙内,来自台湾的一百多位嘉宾与晋江东石乡亲齐闹元宵,共数宫灯。 海峡两岸有两个同名为东石的滨海乡村,一个在福建晋江,一个在台湾嘉义,两地共有一种全国独一无二的元宵灯俗,世称“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2月13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民主村举办“玉屿缒灯”民俗活动,村民们齐心协力将巨型风筝放飞,随后再将承载着村民美好祝愿的橄榄形灯笼逐一挂上,飞向天空与星月同辉。念望舒 摄
▲2月11日,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举行“闹春田”民俗活动,村民在泥田里奔跑、角力,借此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刘翼 摄
▲2月12日,连城县罗坊乡上演国家级非遗“走古事”民俗,“走古事”的队伍在河中竞逐狂奔。周世冰 摄
▲2月12日,龙岩市连城县罗坊乡“走古事”热闹上演,当地消防员在一旁保障活动安全。丁天霖 摄
▲2月6日,摇橹行酒闹元宵活动在莆田市秀屿区黄瓜岛举行,村民游客争饮,乡里耆老也不落人后。蔡昊 摄
▲2月6日,摇橹行酒闹元宵活动在莆田市秀屿区黄瓜岛举行,观看的村民与游客叠成人山。蔡昊 摄
▲2月12日,莆田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谢来(左)在延宁宫制作蔗塔,他的手艺传承自父亲。蔗塔共365层,高4.2米,塔身用红白甘蔗节交错搭叠,构成“上元祈福”等吉祥字样,寓意生活像甘蔗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2月6日,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霞徐社区,庆元宵制作的面塑作品惟妙惟肖,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林晓烨 摄
▲2月11日,仙游县枫亭镇的元宵游灯集合点,已经装扮好的孩子们等候出发,坐在彩车的固定灯架上玩手机。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2月11日,仙游县枫亭镇,在元宵游灯活动的彩车集合点,一名打扮成“王昭君”的小朋友开心地拥抱前来围观的小伙伴。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2月12日,福州市仓山区陈靖姑故居迎来了一只气势恢宏的巨型米龟。米龟由18000斤大米堆成,吸引众多福州市民前来观赏、摸龟祈福。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2月12日,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村举行摆棕轿闹元宵活动,轿夫踏火而行。陈天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