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玛坑乡杉洋村持续涌动着炽热的民俗文化热潮,伴随着热闹的锣鼓铿锵声,气势昂扬的舞龙、憨态可掬的线狮等民俗表演轮番上阵,吸引了众多前来参加闽东林公祈福民俗活动的游客们的围观、叫好连连。
李洪元 摄
汤文娟 摄
现场,一支统一着装、面庞稚气未脱的少年舞龙队格外抢眼。平均年龄15至16岁的“舞龙少年”们,操作着手中的中国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跳跃、翻腾等各种技巧,动作一气呵成,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气势十足。在辗转腾挪间,少年们还摆出了“中”“国”“龙”和“五角星”等文字图案,为舞龙队表演增添了不少生趣,赢得满堂喝彩与鼓励。
“中”字造型 叶晓晖 摄
“国”字造型 叶晓晖 摄
据了解,杉洋村舞龙表演由来已久。村民们把“龙”当作吉祥、繁荣和力量的化身,每逢盛会,都有舞龙的习俗,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林公文化越加深入人心,八方游客如潮谒见,便也少不了杉洋舞龙队登场表演。
“我们村会舞龙的有100多人,分别组成老、中、少、幼4支队伍。其中,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了,最小的才7岁。”杉洋舞龙队成员詹树荣介绍道,他们还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舞龙教练员培训班,希望提高技能水平,更好地激发新一代少年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舞龙这门传统技艺、弘扬林公文化出一份力。
正式演出前,前辈们为“少年龙”做最后的检修准备汤文娟 摄
杉洋村少年舞龙队彩排训练中 汤文娟 摄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加入了少年舞龙队,让这支队伍散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新生力量。“我是2020年加入舞龙队,为了让整个团队配合好,平时不定期都会练习,并且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为我们指导。我为能够学习传承这项传统民俗技艺感到自豪,对自己今天的表演也很满意。”“舞龙少年”王鸿翔高兴地说。
叶晓晖 摄
近年来,周宁县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深入挖掘“鲤鱼文化”“古廊桥文化”“古银矿文化”“林公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不断丰富“鲤乡福境·云端周宁”文化旅游品牌内涵,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广阔土壤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将其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引擎,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往
期
推
荐
图片来源:如上文所述
文字来源:汤文娟
本文编辑:汤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