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1011万人挤爆!泉州刷屏了!正月最后狂欢攻略速收!
2025-02-12 15:07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东南早报

泉州依山傍海

“依山者习农桑,处海者事网罟”

先民们在此

开疆拓土、扬帆远航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独特的岁时节俗

逐渐形成,代代传承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

这个阖家团圆、万象更新的节日

泉州大地

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


腊月里的泉州西街。(陈起拓 摄)


热闹非凡的

民俗活动轮番登场

非遗“好戏”接连上演

这个春节,泉州沸腾了

泉州全市累计接待游客

1011.59万人次

泉州古城客流量

163万人次,增长19.8%

创同期历史新高


今年春节期间,古城西街人气火爆。(王柏峰 摄)


金蛇献瑞,“泉”年好运。春节申遗成功后,世遗泉州迎来首个“非遗中国年”。


春节虽已过

但正月还在继续

要是还没过够节日的喜庆

这些民俗活动千万别错过

赶紧收藏起来



时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

地址:南安英都

英都拔拔灯是起源于明代的

南安传统民俗活动

属于中国九大灯会之一

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安英都拔拔灯亮相泉州古城。(王柏峰 摄)


正月初九

至正月十五期间

人们会把数十灯笼

拴在一条大的绳缆上

象征着当年行船拉纤的大绳

再现当年纤夫逆水行舟

拉纤奋力拼搏的情景


英都拔拔灯。(吴松树 摄)


当晚

长长的灯阵蜿蜒穿梭

像是一条舞动的赤龙

“灯龙”所到之处

尽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盛景


今年正月初九,南安英都拔拔灯“开拔”。(陈小阳 摄)


各灯阵还伴有大鼓吹、礼鼓

腰鼓、舞龙、舞狮、管弦乐等队伍

载歌载舞的英都人

用传统而又独特的方式

祈求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人丁兴旺


南安英都拔拔灯巡游盛况。(王柏峰 摄)




时间:正月十五

地址:泉州天后宫


“摸龟头,起大楼

摸龟嘴,大富贵

摸龟身,大翻身

摸龟脚,吃不干

摸龟尾,吃到有头又有尾”

当熟悉的民俗童谣声在耳边响起

“乞龟”活动便由此开启


天后宫“乞龟”共祈新年福。(王柏峰 摄)


“龟” 象征着长寿、吉祥与福气

“乞龟”是闽南地区

特有的,颇为古老的

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主要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带

人们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

活动过后将“米龟”带回家分食

隐喻“呷(吃)平安”


泉州天后宫。


正月十五上午9时30分

泉州天后宫

举办米龟点睛仪式


今年泉州天后宫的“米龟”

重达5.88万斤

由泉澎两地制龟师傅联手打造


在泉州天后宫大殿门口

由一万余袋“平安米”精心堆叠成的

巨型“米龟”已经静静地趴卧在广场上

两条由菠萝、胡萝卜、蒜苗等果蔬

组合而成的“水果龙”

顺着柱子盘旋而上,活灵活现


近日,有不少游客赶到泉州天后宫摸“米龟”,祈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王柏峰 摄)





时间:正月十三至十五左右

地址:晋江东石

宫灯流光溢彩

香龙腾空飞舞

闽台东石灯俗——数宫灯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按照传统习俗

正月十三新婚夫妇就会开始

送灯到嘉应庙悬挂

借此表达婚姻幸福美满

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挂的灯越多

越能代表人丁兴旺


今年正月十三,新人提着宫灯来到嘉应庙。


元宵节当天

大家还会一起到

嘉应庙数宫灯

而博灯将是整个活动的高潮

博得头灯寓意着新的一年

早生贵子,家庭美满


老少乡亲齐聚庙里,欣赏五彩缤纷的宫灯。


舞香龙传承至今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2013年被列入

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元宵期间东石镇的重要习俗之一

香龙以粗索为筋

外裹稻草扎成“龙身”

以香龙巡游

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东石镇传统民俗舞香龙。(廖宜和 摄)





时间: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

地址:鲤城、丰泽、洛江、泉州台商区等

元宵赏灯,流传千年

泉州从唐初形成流传至今的

花灯文化闻名全国


泉州花灯(王柏峰 摄)


古时便有

“天下上元,灯烛之盛

无逾闽中”之美名

每逢元宵佳节

泉州万灯齐挂

长街一望如星海

人们纷纷上街赏灯,即为睇灯


往年元宵夜,华灯璀璨点亮泉州中山路,市民纷纷出行赏灯。(陈英杰 摄)


农历正月十三

2025年元宵泉州灯会

正式亮灯

全城千盏花灯齐放

美不胜收

市民和游客

一同沉浸在这灯火辉煌的世界里

感受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泉州中山路沿街两侧骑楼下的花灯已经亮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王柏峰 摄)


刺桐花灯亮起,为泉州古城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王柏峰 摄)


据了解

今年鲤城、丰泽

洛江、泉州台商投资区

共布置花灯超2000盏

凸显全城千灯齐放盛景

造型多样

涵盖泉州三大类特色工艺

——

彩扎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

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创新性

不论是挂灯还是座灯

都体现了“蛇”元素

灯会将持续至农历正月十七


今年元宵节,威远楼灯光璀璨。(王柏峰 摄)


今年元宵节,泉州全市唯一大型水上座灯《蛇舞滨海》亮灯。(陈凤阳 供图)





时间:正月十五

地址:泉港涂岭镇樟脚村

正月十五的晚上

华灯初上

在中国传统古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泉港樟脚村

将会迎来

一年一度的板凳游龙灯

人们用沿袭了650多年的

古老民俗祈求

添丁进财、国泰民安


泉港樟脚板凳游龙灯首尾相连,犹如一条盘旋的火龙。(林弘梫 摄)


当天村民们

从供奉先人的祖厝中

抬出板凳龙灯扮上行头

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和呐喊声响起

大家把灯点亮


泉港樟脚板凳龙灯首尾相连,犹如一条盘旋的火龙。


火红的板凳龙灯队

穿梭于村庄古老石巷与田野之中

古朴的纸灯笼里

散射出来的红色灯光

映照着斑斓古石墙一路迤逦

犹如一条游动的火龙

所到之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场面蔚为壮观


泉港樟脚村板凳游龙灯闹元宵民俗活动。(图片来源:志远天下行)





时间:正月十八

地址:惠安更新村

“咚咚啋,十八煮蚵唛(mai)

正月十八游灯牌

人客免请自己来。”

说的是惠安侯卿

“十八游大鼓”的顺口溜


侯卿十八游大鼓

是全国少有的

乡村纯儒教民俗文化活动

是侯卿陈氏五世祖陈睿

以孝德感动明宪宗皇帝

而得御赐的游乡民俗活动

也称为“正月十八游大鼓”


侯卿十八游大鼓

被列入泉州第七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侯卿十八游大鼓”队伍在主会场照片。


每年正月十八

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

依古制集中于家庙

举行简短出游仪式后

开始“宫鼓游乡”

现场十分热闹


队伍巡游清乾隆一品提督陈鸣夏府邸“提督衙”。(陈峻峰 摄)



来泉州吧

在一场场民俗狂欢中

在那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

感受这座城市

浓烈且炽热的年味

收获简单纯粹

却又无比珍贵的快乐

我们在泉州等你

不见不散


泉州钟楼。(陈英杰 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