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缓解AI焦虑,学习是关键
2025-02-12 14:46 福建日报 原创

  最近,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讲座在安溪县感德镇霞春村洋美宗祠举行,返乡乡贤围绕“知识改变人生”展开分享,畅谈学习重要性并探讨学习方法,引发广泛关注。宗祠化身为课堂,别具一格,讲座主题更是发人深省。活动组织者、当地老人汪连发表示,希望通过乡贤的榜样力量,让后辈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读书、发愤图强,争做国家栋梁。

  恰逢DeepSeek走红,这一神器在赢得各界赞誉的同时,也加剧了“AI焦虑”——面对日益强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该如何应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创作各种内容,而且速度快、效果好。近两年来,随着其展现出惊人能力,许多人尤其是内容创作者在享受便利之余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类似焦虑屡见不鲜。以火车的出现为例,19世纪铁路开始在英国运行时,激起了“非比寻常的偏执妄想”:“据说火车冒出的烟会使农作物枯萎;其噪声会惊吓牲畜;人们如果搭乘速度超过每小时30千米的火车将会窒息;而且,每年会有数百人死在它飞速旋转的车轮下,或死于火灾与锅炉爆炸。”

  还有很多科技在问世之初引发担忧:电话将使音乐厅变得空荡荡,留声机将淘汰书籍的制作与阅读,电视会腐蚀人的大脑、让影院失去生意,电脑和互联网会带来失业潮……

  未知的事物难免令人感到恐惧。新科技带来不确定的未来,同时还意味着改变固有做事方式甚至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而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特有的焦虑。在阐述互联网思维与新技术如何改变未来的《翻转世界》一书中,尼克·比尔顿认为:“只有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我们想出运用新科技的最佳方式时,这种紧张、恐惧与焦虑才会消逝。”

  既然“磨合期”的焦虑不可避免,那么该如何应对?有人认为可以躺平——毕竟穷尽一生学习的知识,AI可能只需片刻就能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

  的确,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海量信息。但在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代,信息过载未必是好事。无论是信息饱和还是信息匮乏,都会让人陷入信息茧房,成为井底之蛙。更重要的是,如果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怎样避免被人工智能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所误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如同有了字典和搜索引擎后我们仍需识字读书一样,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脑力劳动工具,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而这需要高度的自律。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屡被提及,刷短视频取代阅读已成普遍现象。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得力助手,人的惰性或被进一步放大,过度依赖AI可能让人逐渐丧失自主性。然而,当你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领导提问时,总不能现场百度或紧急求助DeepSeek吧?即便AI能够有问必答,但如果缺乏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难以应对突发情况,还可能被表面信息所迷惑,无法辨别真伪、判断优劣。

  因此,人工智能的出现并未削弱学习的重要性,反而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技术的主人,而非被其支配的工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