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筑千年偶艺 活起来火出圈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成功开启文旅融合新征程
活起来,火出圈。近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彻底火了,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芳容,创造了“为了一出戏来一座城”的“泉州现象”,成为全国戏曲界罕见的奇观。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剧,精湛规范的表演技艺成为我国提线木偶艺术优秀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以泉州提线木偶为主体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泉州市木偶剧团)建团70多年来,剧团数十次进京参加全国性重要艺术活动,并出访300余次,收获8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的赞美与掌声,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提线木偶戏《元宵乐》精彩演出
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专场演出、频频在国际文化艺术盛事中获得殊荣……小小的木偶戏,何为能走遍世界感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家门口赢得海内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的喝彩,成为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典范?日前,记者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副主席、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副会长、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书记、主任洪世键,解码千年偶艺爆火的真相。
一票难求,好评如潮。今年正月初一,泉州木偶剧院聚满了观众,其中大部分是外地来泉的游客,他们慕名到场只为观看一场精彩的提线木偶戏演出。可是春节前夕,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预售了正月初一至初三,三天14场演出的门票,吸引了全国各地观众热抢,不到10分钟6000多张门票被抢光了。
“新春佳节,不能冷了观众火热的心,加演、加座,全团上阵尽量满足观众需求。”洪世键作为国家一级艺术管理,与木偶艺术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敬畏艺术,观众至上。原计划正月初一至初三演14场,结果加演到了36场,初四至初六每天上演15场,大剧场、小剧场交替上演,演员不够就将该团部分退休演员“整编上阵”,高超的表演艺术与敬业精神彻底征服了观众,场场火爆,一路好评,今年春节档七天一共演出了94场,比往年多了近一倍。
演出结束后,众多观众上前与演员互动。
据悉,今年的春节档,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推出了《古艺新姿活傀儡》专场演出,涵盖《贵妃醉酒》《拍胸舞》《舞狮》《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猴趣》《元宵乐》等经典折子戏,这些优秀作品百看不厌,是一代代提线木偶戏艺术家心血与智慧的结晶。“表演结束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久久不愿离去,心中满是对这场表演的赞叹和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敬意。每一个木偶、每一个动作、每一段音乐,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传递着古老的文化记忆。”“泉州木偶剧团用灵动的木偶、精巧的技艺,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让我们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到非遗之美,收获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体验。”“太多亮点和精彩部分,小小的木偶竟然能如此生动,其中融合了很多泉州的艺术形式。小沙弥那活灵活现俏皮可爱的样子,钟馗举起酒杯端起酒缸拔出宝剑,会动骑车的摇滚小猴子,还有老奶奶秒变仙女等等,只有亲眼见到才会被艺术家精湛的技术所折服。”……此次春节档,大量外地游客慕名来泉观看提线木偶戏,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并通过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分享观后感,为泉州提线木偶戏点赞,为泉州文旅上分。
“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而言,其价值的体现都离不开传播。若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即便其内在品质再高,也难以充分彰显其真正的价值。”洪世键说,该中心选择了一批经得起观众喜爱的经典折子戏,整合推出一台具有艺术性、观赏性、愉悦性的《古艺新姿活傀儡》综合节目进行公益性演出。
2024年,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在泉州木偶剧院共进行了近900场演出,观众量达45万人次,全年门票收入达2300多万元,比该中心2022年增长超50倍,大幅提升泉州木偶戏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的深入,戏曲生态呈现丰富多彩的新现象,演艺市场彰显新活力,文旅融合为戏曲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泉州提线木偶戏既古老又年轻,今天,依然充满生命的活力,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备受不同年龄段游客们的喜爱。”洪世键说,泉州提线木偶戏火爆出圈,离不开泉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文旅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泉州提线木偶人的不懈努力,持续不断的传播推广和市场培育;更离不开这座城市的滋养,特别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后,这座古港城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进一步造就了这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艺术品牌。
文艺为民,与民共享。前些年,泉州提线木偶戏频频“走出去”,到世界各地交流演出,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但在泉州本地并未开展常态化演出,许多市民和游客较难观看到专场演出。
2016年,洪世键担任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后不久,敏锐地意识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便在泉州古城通政巷泉州嘉礼馆每周安排常态化演出。当年7月至2019年10月三年多时间里,于每周二、四、六、日下午4点至5点持续开展常态化免费公益性表演,每年200场次。后因观众需求量大,增至除周一外每周演出6场,每月28场,每年300余场。2019年11月至2021年期间,以每张20元的低票价继续开展公益表演。2021年至今,坚持30元、50元和80元低票价惠民演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多年来,树立的良好口碑,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了大量观众和戏迷,大家通过各种渠道为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言,为泉州提线木偶戏文旅融合发展积极了宝贵的经验。2023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福建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优秀案例”。
洪世键(右二)给演员介绍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活动情况
观众的事,没有小事。为了更好服务群众,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管理措施,力求满足热爱艺术观众的需求,吸引年轻人关注、热爱、拥抱木偶艺术。洪世键作为团长,身先士卒,当遇到没买上票的观众时,他就在后排加座,甚至会把观众带到舞台侧面观看表演;对迟到的观众,他邀请他们观看下一场表演,以弥补错过节目的遗憾;碰上到泉州旅游又没有购票,久久徘徊于剧院门口的学生,他会主动邀请他们免费观看演出……一系列的应对展现了他的管理艺术,他时常站在一线,只要观众有要解决的困难,包括订票、安排位置、寄存行李等,不管多么细碎的事情,他都会出面。
洪世键和剧院人员以良好的服务和真诚的态度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甚至有很多观众专程来感谢。这让提线木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观众成了提线木偶戏的“铁粉”和传播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傅亦轩盛赞道: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火爆,与泉州的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剧院在各方面的准备都很用心,凡事都以观众为本,木偶剧院为观众设置了一个敞开的演出环境,观众在现场可以尽情拍照发朋友圈,当地对于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得非常好,树立了文化自信。
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方能枝荣。泉州提线木偶戏源于秦汉,至今保存着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精湛规范的表演技艺已成为我国提线木偶艺术的珍稀范本。长久以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十分注重优秀剧目整理与挖掘,并不断创作一批批优秀的作品,屡获殊荣。
提线木偶剧《霍去病》精彩演出
过去一年,该中心不仅创排了提线木偶剧《霍去病》参加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9届全省戏剧会演,还与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携手共同创排了的原创歌舞木偶剧《大海铭记》参加第6届全省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在本届福建艺术节上荣获一金一银的佳绩,同时还有10余名演职人员获得个人一、二、三等奖。
提线木偶剧《霍去病》为2024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工程重点项目。“这部作品立足本剧种艺术特色,发挥所长,融合运用杖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守正创新,富有偶趣,给人以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洪世键说,此次演出的演员均为“90后”“00后”年轻人,希望通过会演让更多青年演员成长起来。
“演出通过霍去病自请出战、勇拒封赏、招降叛军等事件,再现了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表现了他奋发有为、为国效力的热情和为国忘家、以战止戈的崇高品格,歌颂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线木偶剧《霍去病》的编剧为我市“80后”女编剧李彩婷,这是她的第一部提线木偶剧大戏作品。
《大海铭记》系泉州市首部原创歌舞木偶剧。该剧讲述了忠臣之子林旭带着父亲“十年之诺”的嘱托,在刺桐傀儡戏“锦升班”陈班主和若兰的帮助下,怀着让提线木偶戏走向世界的执念,历尽艰险,让“锦升班”终于从刺桐港扬帆万里海丝路,到达亚历山大港完成“十年之诺”的演出。该剧结合闽南童谣、傀儡调、南音等闽南戏剧形式,演绎了一场“刺桐嘉礼戏”的海丝传奇,该剧元宵佳节期间连演多场,备受好评,赢得市场与赛场双丰收。
原创歌舞木偶剧《大海铭记》精彩演出
“泉州提线木偶戏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创作更多的剧目,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的观众从中感受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故事,了解不同文化。”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主席凯伦·史密斯得知提线木偶戏参加福建艺术节时,发来良好的祝愿视频。
去年12月中旬,“中法美丽乡村行活动”在法国南部“喷泉之城”佩尔讷莱方丹镇拉开帷幕,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福建团重要一员,携经典折子戏《狮舞》、《钟馗醉酒》等参加演出,在法期间还参加多场演出赢得法国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木偶戏是一种纯粹的中国表演形式,它能够展现剧本中蕴含的一切内容。中国演员的表演富含表现力,可以构建整个故事。你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法国文化,并将其升华。”法国资深戏剧家克里斯蒂安·吕西亚尼观看演出后表示。
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建团70多年来,已300余次出访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人民友谊贡献奖”。曾应邀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元宵晚会、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重大活动中表演,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5年、2021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过去一年,该中心就20余次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进一步扩大泉州文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木偶戏的优势在于其受众的普适性和文化的包容性,它比较不受年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因而更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向世界推广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事实证明,木偶艺术生动地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成为向全球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洪世键说,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创作、传承、人才培养和剧院提升建设等工作,不断创新实践,让泉州提线木偶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传递泉州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祝海内外宾客新春愉快、蛇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