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现场快评)市民游客共享,城市方能长红
2025-02-07 09:38 福建日报 原创


11.jpg

“安平桥上数过往,刺桐港面向一片蔚蓝。老君岩像望远方,我遥想昔日风光。落日余晖谁来画,九日山将祈风文刻下……”25日晚,泉州府文庙前广场人头攒动,2025年福建省“一路山海一路歌”文旅促消费主题年暨泉州市第七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启动仪式举办,活动现场,泉州世界遗产主题歌曲《走笔酿天涯》MV正式发布。

《走笔酿天涯》首次将宋词元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创作。其中,元曲部分的曲调用闽南语填写,间奏部分融合阿拉伯音乐元素,展现了泉州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荣盛景,以及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爱拼敢赢的城市品格。

泉州作为10至14世纪繁荣的亚洲海洋贸易网络东端的贸易中心、宋元中国著名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曾以“东方第一大港”闻名于世。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乘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势,泉州再次聚焦世界目光——蟳埔簪花绽放海外风采(福建泉州)被列为2024年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国际传播七个热点之一;“宋元中国·海丝泉州”获评“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创新十佳案例”;在“2024年度C城旅行趋势城市榜单”中荣登热门旅游目的地榜、人文历史主题榜等四大榜……

泉州文旅逐渐呈现长红之势。势从何来?活态保护利用,世遗主客共享,是泉州文旅“破圈”的底气。

在泉州,文化遗产不是生硬的建筑物,而是满载人间烟火味,深刻融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市民登宝盖山健身观塔,老人坐在石渔村的石湖码头边悠闲聊天饮茶,真武庙内不时有信众进来祈福……泉州很多世界遗产点免费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放松场所,古城遗产缓冲区内至今还有众多老百姓生活其中。

为了守护好“半城烟火”,留住浓浓“乡愁”,泉州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不仅完成了系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切实提升古城居民的人居环境,还通过对文物活化利用,最大程度留住传统韵味,打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街巷文化活样本。

此外,非遗在泉州街巷“移步换景”,让市民游客共享文化盛宴。泉州持续深耕“百姓大舞台”、“云艺术节”、“3311文化惠民工程”、“文润刺桐·邻里共享”五大乐章千场活动等文化品牌活动,常态化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

以繁华溢彩为表、以精神自守为内,泉州人们热烈地创造财富,又自洽地安享生活。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一城烟火。2024年,泉州全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超1200亿元,入境旅客超300万人次。

主客共享,让泉州城市火爆出圈,为泉州文旅描绘“繁花似锦”新图景,这一文旅发展方式值得借鉴,但也需清醒认识到,泉州要推动文旅“流量”变“留量”转“增量”,还需进一步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延展链条,推动文旅品牌、产品、业态、配套、服务提质增效,才能真正实现从网红变长红。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