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三明
标题图
建宁水尾:“红军村”红起来
2025-02-02 17:13 三明日报

2月1日,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红军小镇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游客们纷纷来这里参观,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我是本地客坊的,今天是带厦门过来玩的同学一起看看,感受下红色文化。”村民徐元瑶带着几个同学边参观边笑着说,“原来我们这边都没地方可以带朋友过来游玩的,这几年水尾村变化很大,看见家乡也有旅游景点了,感觉很自豪。”




水尾村是建宁县主要的老区基点村,反“围剿”时期曾是红军重要的后方主阵地,素有“中央红军村”“小井冈山”“红军小后方”之美称。近年来,水尾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红+绿”主线,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


可谁也不会想到,过去的水尾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村里的红军小镇革命旧址群也由于地处偏远、可利用资源匮乏、群众保护意识薄弱等多重因素,破坏较为严重。


为了避免红色资源破坏进一步恶化,做到及时止损,客坊乡把握省纪委监委挂钩帮扶的有利契机,遵循“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改新如故”的底线,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原则,修缮复原红军小镇革命旧址群和陈列设施,挖掘并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收集并编辑红色故事,拆除旧址群违章建筑,改造管网、建设生态停车场和配备现代数字设备等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写好“保”字大文章。




水尾村里的红军兵工厂旧址。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村子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经过修缮我们的村子风貌大变样,清爽多了,看见村子越来越好,红色旧址再放光彩,感到非常自豪,现在我见人就叫他们过来村子走走,”水尾村村民谢文斌说。


通过修复和改造,水尾村美了起来、靓了起来,红军味浓浓。


水尾村完成改造修缮后,如何让丰富的红色资源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发展,使其真正“活”起来,成为摆在眼前的关键命题。客坊乡对此积极探索,采用“四联四促”跨村联建模式、外地考察学习、“人才回引”计划等措施,给村民分红,带动村民参与,积极推出红色套餐,联系各方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成功盘活红色资源。


现在,每逢节假日,水尾小镇便热闹非凡,前来小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瞻仰红色旧址、重走红军路、听红色故事、看红军剧、唱红军歌。村内保存完好的红色革命遗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和学员可以深入体验那段峥嵘岁月,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如今的水尾村,已经成为建宁县的红色旅游打卡胜地,村庄里,环境干净整洁,处处飘扬着鲜艳的红旗,红色元素随处可见,充满乡村振兴的活力。曾经贫困的乡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充满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绽放着独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