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教育之树,养万代心田。”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种子工程”。这项工作也成了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关注和着力的重点领域。自进疆以来,他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紧扣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根本任务,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精心打造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平台、闽昌校际互动交流学习平台、教育援疆项目资助平台等 “四个平台”,全力助推昌吉州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
项目助力,夯实教育发展 “硬基础”
2024年9月4日,奇台福州中学正式投用。这个 “十四五” 期间福建省投资额最大的民生援疆项目,总投资达 1.8 亿元,成为昌吉州教育发展的新地标。
漫步在校园里,橙白相间的教学楼美观大气,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感谢福州为我们建设新学校,能在条件这么好的校园里读书,我一定努力学习。”该中学七年级学生瓦热依娜·对山别克特别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在新的学校里兴奋地拍照打卡。
坐在由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援建的木垒县大石头乡中心学校的新教学楼书法室里,四年级学生麦德依娜也很是兴奋,她说,“现在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上课更舒服了。我还特别喜欢新的书法室,在这里我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练习书法。”
在奇台县西地镇中心学校的新运动场上,四年级哈萨克族学生加涅尔柯·胡万德合则和同学们一起享受着快乐的课余时光。他激动地说:“新运动场太棒啦!有了这么大、这么漂亮的运动场,我们可以尽情地奔跑、踢球,感觉每天的课余生活都变得更有意思了。”
2024年,福建援疆工作队加大资金投入,累计实施 43 个教育援疆项目,新增校舍建设面积 22.7 万平方米,投入援疆资金 5.86 亿元。新建 5 所城区幼儿园、1 所中学、2 所小学,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仅在奇台县就投入援疆资金2.47亿元,新建奇台福州中学、奇台第七中学综合楼、大泉塔塔尔族乡中心学校运动场等民生项目。同时,福建援疆还积极争取社会资本捐资助学。行业协会和企业纷纷响应,为昌吉州学校捐资捐物价值约 400 万元。当地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推动了昌吉州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大步迈进。
师资培优,锻造教育发展 “主力军”
教育援疆,不仅需要“大手笔”的硬件投入,还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育师资队伍。福建援疆工作队积极搭建多元平台,既让援疆教师“住下来”扎根昌吉州,也让昌吉州本土教师“走出去”增长见识, 同时将福建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通过多种形式为昌吉州学校培养“带不走”的本土教师。
在呼图壁县第三中学,福建援疆教师黄丽红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校情、班情、学情。她提出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理念,并成立龙岩援疆小学数学专家工作室。工作室精心培养的 22 位“种子”教师,如今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
福建新一轮选派的90名援疆教师们充分发挥 “传帮带” 作用,与福建名师团队、昌吉州本地优秀教师汇聚一起共272人,相继成立 11 个州级福建援疆名师工作室。在这里,“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达 567 对;举办各类讲座297场次,展示各类公开课示范课490节;累计培养县市级名师70人、地州级名师24人;指导当地师生在各级竞赛中屡获佳绩,29 人次获地州级奖项、43 人次获自治区级奖项、19 人次获国家级奖项。
福建援疆工作队深入实施的“五个一百” 工程更是为昌吉州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342 名学校行政干部和各学科教师奔赴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高校参加 58 场专题培训,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同时,依托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第二轮省级培训,2 万余人次的昌吉州教师参与线上轮训,实现了培训的全覆盖。
福建省专家的讲学活动也深受欢迎。111 人次的专家来疆,为 14828 名教师带来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厦门市 7 名特级教师开展的 “新课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专项送教帮扶活动,更是得到普遍好评。
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成效。2024 年,昌吉州高考成绩亮眼,600 分以上人数同比增长 55%,本科上线率大幅跃升、20人进入全疆前100名;中考综合成绩全疆第三,平均分大幅提升,比上年增加 21.9 分,呼图壁县第三中学和昌吉州第三中学的中考平均分位次更是大幅跃升,分别从全州 37 名、35 名跃升至 11 名、14 名。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福建援疆教师的无数心血与汗水。
校际合作,激活教育发展 “新引擎”
“得益于教育援疆战略的实施和去年两地职业院校结成的闽昌职业教育联盟,玛纳斯职校近几年发展迅速,教育成果颇丰。”新疆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福东如此说道。2024年5月,玛纳斯职校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就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技能比赛等领域达成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识。
福建援疆致力于引进福建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昌吉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这一年,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牵线福建省 21 所职业院校与昌吉州 7 所职业院校携手组建闽昌职教联盟,在人才培养、教研互动、科研攻关等方面紧密合作,成为两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121 名昌吉州职业院校师生赴闽实训交流,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54 名柔性引进人才组成 16 个援疆小组团,赴昌吉州开展 110 余场次培训讲座、现场示范和联合教研活动;联盟成员校互访频繁,达 15 批次;第一届昌吉州中等职业教育教研活动也成功举办。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24 年昌吉州职业院校在世界职业技能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 1 金、2 银、11 铜的优异成绩。
福州八中与昌吉州四中的合作办学同样成果丰硕。福州八中从办学模式、教育教学、交流交往等多方面全面帮扶,选派 16 名涵盖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 “管理团队 + 中层干部 + 骨干名师” 的全链条帮扶阵容。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 的方式,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深度合作开展后,福州八中派出 39 人次的专家团队开展交流指导,为昌吉州四中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子交流,共筑民族团结 “连心桥”
2024 年 7 月,来自台湾和厦门的亲子家庭走进吉木萨尔县,领略北疆丝路风情。三地青少年共同合唱《厦门亲像一首歌》,台籍学生张斐妮感慨:“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也领略到祖国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风情。”
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福建援疆大力推动昌吉州125所中小学校与福建省中小学校结对共建,成为增进两地学生相互了解的重要纽带。截止目前,两地学校间共开展教师结对交流783场次、学生结对活动797场次、14万余名学生结对交友。“万名少儿书信手拉手” 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0 万余封书信在两地学生之间传递,分享着学习、生活和家乡的风土人情。
在福建援疆的推动下,“丝路同源・山海交响 - 祖国情・中华行” 青少年实践研学活动,昌吉州1861 名学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 40% 以上,奔赴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魅力。
为实现双向交流,福建援疆还牵线搭桥,组织了 120 名福建学子、20 名台湾青年代表赴新疆互访,让福建和台湾学子感受新疆、了解新疆。
如今,在福建省的全力帮扶下,从师资队伍的提升到校际合作的深化,从学子间的交流交融到办学条件的改善,昌吉州各族群众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为昌吉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福建援疆将继续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教育质量提升、队伍能力建设、两地学子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昌吉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福建智慧和福建力量,让教育之花在天山脚下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