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国人民将迎来首个“非遗春节”之际,北京又传喜讯!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成功入围!代表中国茶叶“国家队”冲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长期的种茶、采茶、制茶等生产及品茶、饮茶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品种选育、茶树栽培、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制作技艺和饮茶习俗等在内的茶业生产系统,并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
截至目前,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5项为茶类项目。其中3项,来自中国,分别是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2014)、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2022)。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图源:安溪融媒)
而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茶类项目就有22项,还有不少项目中也包含茶类生产要素。足以说明,茶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茶文化系统,包括制茶技艺、茶艺、茶道、茶俗等内容,还蕴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生计保障、农耕技术传承、生态系统服务等多功能价值。
历年上榜中国重要农业遗产的涉茶项目(2013—2023)(茶道CN版权所有)
2024年12月27日,第三届中国(福州)茶叶交易会和第四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开幕式上,福州市发起的全球首个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正式成立。
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日本静冈传统茶—草复合系统、韩国花开传统河东茶农业系统等全球13个涉茶类遗产地代表共同加入联盟,齐心推动全球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全球首个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在福州正式成立
中国茶“世遗”成果丰硕。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202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以下简称景迈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图源:新华社)
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茶项目档案
1、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
(图源:福建文旅厅)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武夷岩茶文化系统位于“双世遗”——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园主要分布于武夷山岩区和半岩区,武夷山“碧水丹山”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岩茶生长环境,孕育出优异的品质。
武夷山素有“茶树品种资源王国”之称。目前,已挖掘整理记录武夷岩茶树种质资源280余份,现存珍稀种质资源70多份。
武夷岩茶多种植在峡谷、溪边、沟涧或悬崖峭壁小块岩坑,武夷茶区先民创造了独特的“武夷耕作法”在生产上长期使用并传承至今。修筑于岩石之上的盆景式茶园、土层较厚坡地上的梯田式茶园是遗产地保护的重点。
2、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图源:新湖南)
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
遗产地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吕洞山镇、葫芦镇和水田河镇,核心保护区为吕洞山镇黄金村,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
3、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图源:湖南文旅)
以安化云台大叶种茶种植、加工为主的黑茶生产系统。安化茶早在唐代入选为贡茶,明朝万历年间定为官茶,是茶马古道最大宗的消费品。
遗产地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全境,核心保护区域范围为资江、洢水流域,包括梅城镇、仙溪镇、长塘镇等15个乡镇,茶园面积35万亩。
4、广东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
(图源:潮安广播电视台)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地区,核心种植区域为潮安区凤凰镇、饶平县浮滨镇和新塘镇,总面积 471平方公里,靠近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潮州单丛茶种植有1300多年,形成了完备的单丛茶种植管理技术体系,特别是“单株管理、单株采摘、单株制作”的茶园管理与茶叶制作,具“一丛一名、一丛一味”特色。同时,单丛茶种植在当地衍生出具有岭南特色的饮茶习俗,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
(图源:梧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以中国最著名侨销茶——六堡茶的种植、生产与文化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
该系统以六堡茶群体种为核心物种,以六堡茶混林间作为主要种植方式,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核心工艺,以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塘平村、山坪村、大中村等为核心区。
6、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
(图源: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有茶树种质资源,是野生茶树在北川特定的环境长期生长、进化形成的一个特有品种,以群生方式分布在海拔 800-1800米高山峡谷间,形成耐寒、芽壮、叶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征,是制作绿茶的优良品种。
利用苔子茶古茶树行距大的空间特点以及茶树秋季采割、冬季休眠产生的时间差,在苔子茶树行间,茶树树冠以外的空行起厢,采用双行或多行方式复合种植马铃薯、玉米、大豆、蔬菜等。另外,古羌茶制作技艺及古羌茶的冲泡技艺,是羌民的一种传统技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