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山立足全岛一盘棋,按照示范引领、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协同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建设。探索形成了“城乡统筹全域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保障支撑多元化、运维监管智慧化”的“四化”治理模式,让东山变得更“水”。
城乡统筹全域化
实施“挂帅领题”全程跟进督导、“挂图作战”联合会商推进、“挂榜亮分”晾晒进展成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带队赴东山督导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深入现场调研,抓进度、督质量,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管。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与县生态环境局赴现场“撬井盖”,随机走街串巷,对农村生活污水接户情况实现实地核查。
坚持城乡一体、供排一体、建管一体。编制全岛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行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统筹布局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收集主干管网、毛细管网。投资18.91亿元实施城乡污水收集系统项目,共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133公里污水收集主干管、864公里次干管和入户管、16座污水提升泵站、43座一体化泵站和8座污水处理站。通过城乡污水收集系统进行有效串联,实现全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
在项目深入实施的过程中,面对土地征用难题、施工便道建设受阻等难题,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响应,召集县住建局、属地镇村、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召开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全力全速推进工作。
资源利用高效化
让“黑水”变“绿水”。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治理面积6.048万m2,经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根本改善水体水质,让溪潭返清返澈,重焕生机。
让“尾水”变“源水”。双东污水厂尾水采用重力流方式直接补水双东湖;长山尾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提升泵站引入石埔溪回用,日补水量可达1.4万吨,为石埔溪提供稳定的生态补水的同时,也增加了水的流动能力;城垵污水处理厂尾水布设专用管道引入樟塘村前溪补水。
让“死水”变“活水”。通过布设增氧曝气机、种植水生植物等手段,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保持水质活性,改善乡村的整体水环境。
石埔溪 治理前后对比
保障支撑多元化
通过“组合拳”+“接力赛”,有效解决项目资金来源。2021年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获得中央、省级补助资金7964万元,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37917万元,中央特别国债2.5亿元。通过实行差别化收费,委托东山水务公司依托自来水费一并征收污水处理费,实现“谁排污谁付费”“多排污多付费”,征收的污水处理费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为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运维监管智慧化
投资6600万元,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全县16座提升泵站实行自动化启停控制运行。2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安装实时在线视频监控,实现供水和排污运维管理“看得见、测得准、说得清、管得住”。
下一步
东山生态环境局将着重拓面提标,致力于景溪融通、水系联通、陆海相通、产城贯通,努力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进双赢,为建设生态旅游岛、富美新东山贡献生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