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摒弃杀青揉捻,
追求自然纯粹。
茶青自然萎凋,晾晒至半干,
文火慢焙,清雅天成。
秀美的福建,多彩的云南,
都有白茶的身影。
可你知道海南也有白茶吗?
并以最炫民族风绽放出别样光彩。
白茶之初,黎药之源
海南,是中国茶叶版图的最南端。70万年前陨石的撞击,为海南中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留下了独特的土壤与生态环境,云雾缭绕间,茶树悠然生长。
五里路有机茶园
黎族先民自古以来就有爱喝野生茶、大叶茶的习惯。
1882年,美国的香便文到海南徒步考察,他在《海南纪行》记载道:“这种茶树出现在野生丛林中,足以说明它是本地原生的(indigenous)。当地人将其叶子采摘后晒干,带到集市出售,数量并不多,他们叫它‘黎茶’(Le tea)。”
当时没有制茶工艺的传入,“黎茶”被认为是白茶的前身。
符小芳(右)与年逾百岁的母亲符玉珍
符小芳,是黎族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小时候,白茶对她而言只是一种治疗咽喉不适等疾病的良药。每当家人身体不适,母亲便会煮一锅白茶,全家人每人喝一碗,病症便随之消散。
符小芳从小就跟随母亲符玉珍上山采茶,对白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母亲的指导下,她学会了如何分辨白茶的品质,如何制茶。
曾经的黎茶,现在的白茶,一盏白茶哺育着黎民百姓,也孕育了富含特色的黎族茶文化。劳作后,白茶解渴解乏;聚会时,白茶传递热情,成为迎宾佳饮……
制茶七步,守住“非遗”
符小芳长大后接触外界茶文化,特别是福建福鼎白茶工艺,发现与黎村白茶制作异曲同工。
她回乡与母亲共同复兴黎族白茶工艺,历经五六年,通过老人传授与科学验证,整理出黎族大白茶制法。同时,结合福鼎白茶技术,改良了黎族白茶工艺,旨在传承并发扬。
符小芳指导学生制茶 (杨巍 摄)
制作黎族白茶总共分为七个步骤。
择日:春、夏、秋三季少雨时,深入山林寻找白茶老树。
采摘:使用特制勾刀整枝砍下,或手摘嫩叶,放入竹篓或藤篓带回。
分茶:区分新茶叶(嫩青色)与老茶叶,分别存放。
晒茶:将茶叶均匀铺展于向阳处,晾晒2-3天,保持适当空隙,密度均匀,利于脱水。
筛选:晾晒后,按颜色、香气分类,精选芽头,剔除杂质。
验茶:轻揉茶叶,听其清脆声,闻其香,确认茶叶合格。
存茶:用无花果叶包裹,稻草系紧,存入泥陶罐中,完成制作。
这种工艺既保留了白茶的自然韵味,又融入了黎族的独特风情。
黎茶韵甜,岁月醇香
品鉴黎族大白茶,其香甜独特,新茶带奶香。三年陈茶,条形舒展,茶汤琥珀般温暖。入口清爽果蜜交织,回甘悠长难忘。
白茶的香气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变化,内含成分发生转化,展现出似药香又似果脯蜜糖般的醇厚滋味。品尝时,入口柔顺,后调绵密悠长,甜感十足。这种独特的口感与香气,不仅令人回味无穷,更仿佛让人置身于海南的热带风情之中。
谈及黎族大白茶的口感,符小芳表示,它略为偏甜,这与海南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南的气候温暖湿润,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较高,赋予了黎族大白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特别是早春茶,产量虽然低,但经过两个月的休眠后,头一批茶叶的品质却极为上乘。因此,黎族白茶不仅受到茶友的喜爱,还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