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月24日讯(记者 陈盛钟 张玲玲)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新年伊始,城厢区人民法院紧紧抓住关乎群众最直接现实利益的“民生案”,持续开展涉民生及小标的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全力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强制拘传促案结
2023年4月,张某将自己承租的店铺使用权转租给王某,因王某一直未予支付剩余转让费28000元,张某将其诉至法院。经城厢法院组织调解后,王某承诺按期限付清剩余的转让费。然而,后续王某并未按调解书约定的期限如数还款,张某遂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因王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人也一直联系不上,案件执行工作陷入僵局。
就在执行法官一筹莫展之际,张某近日打来电话称发现了王某的行踪。于是,执行法官迅速出击,第一时间组织执行干警将王某拘传至法院。执行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并严肃告知王某拒不履行支付义务的严重法律后果,最后在几番“软硬兼施”下,王某当场写下悔过书,并将全部执行款项归还给张某。至此,这桩小标的案件圆满执结。
为彰显司法权威,发挥强制执行威慑作用,城厢法院抓住年关“人好找,财易寻”的有力执行时机,开展集中拘留行动。此次行动,共拘留、拘传56人次,实际送拘21人,共执结(含和解)37件,执行到位金额共485万余元。
>>>司法救助解民忧
“有了这笔钱,我不用再为今后的治疗费发愁了,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汪某难掩内心激动之情,对法官一句句道谢。
2023年8月,汪某在路上行走时被余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撞倒,造成九级伤残,该起事故余某负主要责任,汪某负次要责任。该案经城厢法院判决后,汪某申请执行,执行法官多次敦促余某履行法定义务,并对其银行存款、房地产、车辆等情况进行多轮次查询,但穷尽调查后也未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案件赔偿无法执行到位。
汪某年事已高,且家庭贫困,仅靠有限的劳动收入维持生计。此次事故造成汪某腿脚行动不便,住院治疗期间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目前仍在接受治疗。其子女因需要外出务工,无法照顾老人。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城厢法院积极作为,为汪某申请市级救助金4万元、区级救助金3万元,帮助汪某渡过难关。
城厢法院贯彻落实“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的新时代司法救助工作理念,持续做好司法救助工作。今年以来,已为18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7万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联动发力解“薪”愁
“终于拿到了工资,我们大家终于可以回家过个好年了!”1月16日,城厢法院开展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帮助15名农民工安“薪”过年。
毛某等10名班组组长受雇于贵州某天公司来莆务工,每个班组组长分别带领10余名工人参与到某置业公司开发的楼盘建设中。因为贵州某天公司资金断裂,未按时发放工资,导致近百名农民工的血汗钱被拖欠。毛某等人遂将贵州某天公司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贵州某天公司仍旧拖欠工资未付。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通过传统的执行网络查控措施未发现有可供执行到位的财产,城厢法院立即启动执行联动机制。一方面通过联合城厢区住建局协调总包单位支付部分农民工工资,另一方面依法运用司法强制措施惩治欠薪行为,督促贵州某天公司相关负责人多方筹措资金,将不足的工资予以补齐。
自最高人民法院布置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来,城厢法院针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多、标的额小的特点,发挥类案执行示范引领,推动系列案件、群体案件化解。今年以来,已执行到位涉农民工工资案件15件61万余元。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城厢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秉持“如我在诉”执行理念,聚焦涉民生及小标的案件,持续发力,重点攻坚,用司法力度和速度捍卫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