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月24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戴宇涵)刷单返利、“杀猪盘”、冒充公检法、虚假网络投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诈骗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让不少受骗者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
图为莆田移动邀请民警到营业厅开展反诈小课堂。
近年来,作为莆田信息通信行业的主导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简称莆田移动)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全面贯彻落实“断卡”行动工作部署,助力警方及相关单位共同打击诈骗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据悉,自“断卡”行动开展以来,莆田移动累计发放反诈宣传手册3万余份,发送防诈公益短信超5000万条,配合公安打击涉诈团伙250余个、抓获嫌疑350余人,协助缴获手机、音频线、猫池等设备200余个、号卡1000余张。
>>>技术赋能,共筑反诈防线
2024年4月,莆田移动通过大数据模型研判分析,发现仙游县某基站存在号码批量异动情况。经过挖掘分析,原来这是一种新型中间号呼转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利用省外的异网号码做中间号池,通过动态设置“呼叫转移”改变通信特征,以此来规避模型监控封堵,实现诈骗目的。莆田移动第一时间将上述线索上报莆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紧急联动仙游警方核查打击,一举抓获涉诈团伙8人。
如今,“科技反诈”在反诈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莆田移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禀赋,与莆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开展“党建和创”,探索警企联动模式,不断完善本地大数据模型分析,加大本地研判模型开发力度,上线高危人群低套线上入网、短期多渠道入网、疑似垃圾短信、新入网漫游高危地、居家养老卡沉默用户异常监控、省外高危地证件异常入网监控、高频异常实时主叫全国等10多个模型。这些模型的部署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精准防范打击效力。迄今,莆田移动已累计关停各类高危号码超过12万个,为群众的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寒暑假是旅游的高峰期,机票退改签骗局频发,引发社会关注。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机票订票信息,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飞机故障、天气原因等诱导受害人改签或退票,从而套取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进行盗刷,或以交纳保证金等理由要求转账实施诈骗。莆田移动通过大数据模型研判叠加AI语音外呼回访确认,今年已累计发现此类诈骗线索86条,推动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窝点79个,抓捕诈骗嫌疑人84人。
>>>凝聚合力,提升反诈质效
近日,秀屿万达广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活动。莆田移动与当地警方携手合作,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普及诈骗的常见手段、特点及防范识别方法等,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莆田移动与各级公安、工信等部门紧密合作,联合开展系列大型户外反诈宣传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不断提高全民反诈的“免疫力”。开展系列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策划制作《反诈谐音梗》《我的“男友”是顾北辰之转账篇》等创意反诈宣传短视频,提醒公众时刻保持警惕,妥善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远离诈骗陷阱。
如今,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越来越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莆田移动将防诈宣传教育,融入每月常态化开展的“福龄日敬老”活动中,邀请民警在各营业厅开设养老诈骗防范小课堂,通过防诈视频、宣传单页等,分享实用的防诈小贴士,帮助老年朋友“守住养老钱,幸福享晚年”。
图为莆田移动为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
莆田移动还整合各类传播渠道,全方位普及反诈知识。目前,已累计向用户发送反诈警示案例与防范技巧短信超2400万条,以高频次提醒敲响群众反诈警钟;线下厅店化身反诈宣传前沿阵地,在显眼位置摆放反诈宣传物料,营造浓厚反诈氛围。针对新入网客户,严格落实100%签署反诈承诺书流程,将反诈责任关口前移。
“反诈防诈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行动,需要多方协力画大‘反诈同心圆’。”莆田移动党委书记、总经理黄亮表示,将继续履行央企责任,深化源头治理,利用技术手段持续强化反诈措施,全力配合公安部门,依法快速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