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茗读会】有了这本书,购藏老茶再也不怕“水深坑多”了!
2025-01-21 14:29 茶道CN公众号

这款茶是当年XX做的。

这款茶是XX忘在仓库,已经放XX年了。

最近XX有批老茶要出手。

……

这些是不是听起来都似曾相识?


老茶似乎总是伴随着各种美丽动人的“故事”。真真假假,云里雾里,“水”深,“坑”多!

不过,从今天开始,想要藏鉴老茶的茶友们可以“躺平”了。老茶“完美避坑指南”——《中国老茶浅释》正式面世!

1月18日下午,《中国老茶浅释》新书发布会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闽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举行,为爱茶人们奉上了一场丰盛的老茶“干货”盛宴。


图片

新书揭幕仪式(周野 摄)


该书由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黄财标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他30多年来对老茶的研究、品鉴实践与思考的结晶。


1、这不是书,是点赞“收割机”!


新书发布会现场,多位嘉宾纷纷点赞。


图片


图片

新书发布会现场


image.png

该书从分类、品质、评价、贮存、品鉴与收藏等方面,建立老茶的认知体系,为认知、探讨老茶开了个好头,是具有开创性的首部老茶研究力作,也是大家学习与研究老茶的标杆性参考书。


image.png

黄先生定义了“香凝气聚,陈醇润活”的老茶特质,提出了“茶的第四维度”这一独特视角,强调了“重内质、轻外形、重仓储、兼年份”的新理念,并主导了老白茶等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些不仅填补了老茶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image.png

黄老师从科技、文化的角度,诠释老茶的辨别、赏鉴与收藏,是一部关于老茶的创新之作。


image.png


过去,老茶只是民间一种称呼,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标准化定义。黄老师这本书,为老茶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并确立了相应的标准,将为老茶的规范化生产和销售提供有益指导。


2

精读一遍本书,胜喝十年老茶


发布会上,黄财标老师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本书责编李景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壹号艺术空间创始人杨赓,“侯官人”品牌创始人李增全,福州老语堂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平等嘉宾分别从创作、编辑、设计、策划包装、出版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心得。


图片

5位嘉宾分享新书制作心得(左起杨赓、李景文、黄财标、朱平、李增全)



学茶是缘,事茶是缘,与老茶相拥也是缘,整理出版这本书更是缘!自2014年起,福建本土老茶悄然兴起。也是从那时起,我致力于撰写老茶文章,申报老茶课题,呼吁并参与制定老茶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3年中秋后,在多位挚友力促下,终于开始动笔,将多年的研究与思考心得、辨识与评价实践、藏鉴要旨等整理成书,尝试建立一个老茶的认知体系。

——黄财标


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原创性,如“茶的第四维度”“老茶千字文”“老茶风味轮”等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从2024年3月至今,共修改了6次,可谓“十月怀胎”。这本书不论内容还是形式,也是我这些年编辑出版的茶书中比较满意的一本。

——李景文


在这本书的设计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老茶的知识。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认识并爱上老茶。

——杨 赓


老语堂品牌推出黄老师《中国老茶浅释》,如同黄药师出了本武林秘籍,具品牌效应,并促进推动老茶标准的建立。老茶领域需要一个很好的权威说法,黄老师在该领域研究并著书,给老茶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典范,使老茶的权威性得以价值释放。

——李增全


读老茶浅释书,胜喝十年老茶。

——朱 平


3

敲黑板!“干货”来了!


现场,茶友们一边品鉴老茶,一边踊跃提问。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老茶问题,黄财标老师深入浅出,作了详细解答,“干货”满满。


图片

黄老师介绍新书


Q1:多少年的茶,才能称得上老茶?


A: “年份”的长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茶陈化程度的深浅,但“年份”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陈化的因素众多,不同茶类、不同陈化条件形成老茶特定品质类型的时间节点也不相同。因此,实难在定义中给出统一而明确的“年份”界定。如果一定要明确陈化多少年才能算老茶,那必须先确定统一的陈化条件或模式,如原料、仓储、包装条件等,还要保证“年份”有明确的背书,离开这些预先设定的条件来确定年份都是不成立的。


图片

Q2:跟其它茶类相比,老红茶品饮价值如何?


A:保存较好的老红茶品饮讲究甘、净、爽、滑。与其它老茶(如普洱)相比,茶汤没那么醇厚。


Q3:是不是所有茶类都适合贮存变“老茶”?比如,绿茶、花茶。


A: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诸茶皆可陈。有人认为“绿茶、花茶不可‘陈’”,是心理作用。像普洱生茶,就是晒青绿茶,它能陈(放),其它绿茶有何不可?也许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制成,有很厚的转化物质基础,陈化后滋味醇厚。其它中小叶种没那么厚的基础,转化后滋味绵柔也很不错。至于老花茶,有着独特的“谷花神韵”,滋味绵甜柔润。


图片


Q4:武夷岩茶经存放一段时间后,有的会出现类似梅子的香气,滋味上还有“酸味”,有人称“武夷酸”,有科学依据吗?


A:“武夷酸”是存在的。酸在老茶中是很常见的口感表现,其出现有快有慢,有显著和不显著。岩茶陈放两三年就有微酸,高火功岩茶隔年也常有酸感。茶叶陈化中的“酸”,从无到有,一定是内含物经转化,产生呈酸物质的结果。


Q5:存老茶有没有简便易行的方法?


A:存茶是为了得到老茶的品质。取法自然,存茶至要。在满足基本存储条件下,采用接近自然状态的仓储管控形式,经年陈化而成就老茶的自然“陈香老韵”。


图片

黄老师为嘉宾们签赠新书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