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事关刺桐侨厝!泉州市住建局最新发布
2025-01-18 07:21 泉州晚报
一月的泉州,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一场展示泉州市打造“刺桐侨厝”保护品牌生动实践的盛会——“侨厝聚侨心 同筑刺桐梦”刺桐侨厝成果发布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泉州市博物馆前广场盛大举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发布了刺桐侨厝系列成果,包括相关重要规范条例出台、首批华侨建筑名单认定、首批“泉州市闽南传统建筑技艺传习所”授牌等。这是泉州市开展“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专项行动的阶段性实践成果,也是创建华侨建筑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认定建档、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侨厝古建,唤醒文化瑰宝、传承华侨精神、守护侨乡记忆。

本次活动由泉州市住建局主办,泉州市城市建设发展中心、泉州晚报社承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提供支持。为了充分挖掘建筑里的“侨”故事,传承弘扬侨厝文化、古建技艺,发布会同步启动“刺桐侨厝”短视频创作大赛和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征选活动,以此让刺桐侨厝的风采在精彩的镜头下、生动的语言里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发布侨建成果

亮点频频成效显著

恰逢冬日暖阳的美好时节,活动在一片温馨喜悦、充满闽南特色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活动现场


“闽南古厝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泉州的历史文化象征,它们不仅是精湛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和文化的生动传承者。对此,我们高度重视以侨厝为代表的闽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凝聚侨心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在政策、修缮模式、融合创新等方面总结出了经验成果。这是保护利用侨厝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表示。


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致辞

活动中,市住建局发布了华侨建筑系列成果,包含《泉州市华侨建筑认定和管控导则》《华侨建筑普查技术手册》、首批华侨建筑名单。其中,《导则》为主明确华侨建筑的定义,公布认定流程、推出流程,《普查技术手册》则为基层干部在华侨建筑普查认定过程中提供指引。


首批华侨建筑名单公布


备受瞩目的首批华侨建筑名单共认定628处。据悉,在一段时间开展的华侨建筑普查认定工作中,全市共普查1300多处华侨建筑线索,首批华侨建筑认定了苏廷玉故居、傅宅、陈光纯故居、庄正故居、万福来故居、陈碧峰故居、桥南街464号刘维积故居、泉港东昇楼、石狮振成楼、晋江柳青新宅、南安叶飞故居、惠安刘玉水故居、安溪南宝堂、永春金宝楼、德化怀泗堂、台商区细铁楼等。这些侨厝有些已经成为“古厝新生”活化利用的典范,如傅宅,在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的指导下,通过修缮保护提升,打造成为古城会客厅,已经成为古城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


傅宅

在传统村落方面,由于其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为了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和活化利用,泉州市住建部门积极引入金融活水,与农发行共同推出了面向传统村落的政策性贷款产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推动下,泉港、石狮、德化率先迎来了合作契机。

本次发布会上特别举行了“传统村落政策性贷款授信签约仪式”泉港区滨海后龙乡村振兴项目、石狮市华山归园田居项目、德化县“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授信1.1亿元、3亿元、1.5亿元,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注入新动能。

传统村落政策性贷款授信签约仪式


除此之外,保护利用华侨建筑,泉州持之以恒付诸行动,亮点频频、成效明显。2024年修缮保护了石狮市宁远楼等101余处华侨历史建筑,启动修缮了永春北控华侨茶场等11个华侨建筑群;近100处侨厝活化利用为咖啡馆、会客厅、沉浸式体验馆等文旅业态;南安市奎霞村成立了古厝侨厝保护与发展基金会,首批即认捐1180万元等。在全市各界的共同重视和努力下,侨厝成为了展示泉州侨乡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水头陈氏民居修缮后实拍图

授牌首批传习所

传承弘扬闽南匠艺

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十户人家九户侨”,城乡拥有骑楼、闽南红砖大厝、中西合璧洋楼(番仔楼)等多种建筑类型的侨厝、侨居。它们是闽南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的时代见证,更是华侨历史的“活化石”,而凝聚其间的传统建筑技艺堪称民间瑰宝,闽南古建将传统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书法彩绘、风水易理有机结合,是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它涵盖了多种特色建筑工艺,其中包括木雕、石雕、油漆彩画安金、堆剪等

近年来,市住建局积极推进发挥“名匠带头、传习引领”的作用,鼓励更多年轻匠人投身到弘扬、传承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作中,努力推动技艺传承,绵延古建辉煌。

为此,活动现场公布了首批获评“泉州市闽南传统建筑技艺传习所”的单位和名匠,并正式授牌。


首批“泉州市闽南传统建筑技艺传习所”授牌仪式


他们分别是神际古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领衔名匠王水松;泉州承铎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领衔名匠王世坚;福建省尚艺营造工程有限公司,领衔名匠王伯福;福建省升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领衔名匠叶全木;福建九匠九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领衔名匠陈向阳;南安市祥兴雕刻研究所,领衔名匠李良斗;晋江市艺达木雕美术有限公司,领衔名匠郑银聘;泉州龙和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领衔名匠姚土龙;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领衔名匠蒋钦全。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闽南传统建筑技艺展示区,来自全市各小学的泉州晚报社小记者们和家长一百多人近距离观摩了名匠们的技艺展示,精美的木雕、石雕,安金箔,贴瓷花,绚烂的油漆彩画工艺,无一不引发观众们的阵阵惊叹,通过实物展陈、模型、现场讲解制作等方式展示了不同建筑工艺的特色、功能和名匠们精湛的技艺,让观众们充分体验了闽南传统建筑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

参观完传习所展示区,许多小记者们还意犹未尽,组团进入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开启另一场与闽南古建的“亲密对话”。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的活动内容丰富,展品精美,体验感满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对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活动现场


系列活动启动

用心讲好“侨”故事


为了深度挖掘建筑里的“侨”故事,弘扬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主办方精心策划了“刺桐侨厝 时光记忆”短视频创作大赛和“一厝一故事 醉美闽南韵”——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征选活动。启动仪式上,伴随着卷轴徐徐打开,刺桐侨厝短视频创作大赛和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征选活动正式启幕!


启动仪式


据介绍,刺桐侨厝短视频创作大赛旨在鼓励大家用镜头捕捉侨厝之美,用创意讲述侨厝故事。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25年2月底,参赛者可选择泉州侨厝为拍摄背景,以古厝的构造、风格特色、建筑古构件、华侨往事等作为拍摄元素,制作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作品类别、风格、创意不限。主办方将通过初步筛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奖金池总计超5万元获奖的优秀作品将在泉州通客户端“刺桐侨厝 时光记忆”短视频创作大赛专题页面上进行集中展播。

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小小讲解员征选活动,将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一批优秀的志愿讲解员。通过报名、审核、初选等环节,产生25名入围者参加公益集训。培训后将在展馆中进行实地讲解考核,评选出“十佳小小讲解员”,颁发荣誉证书并授牌成为闽南传统建筑展示中心志愿讲解队伍成员,在重要的节日节点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公益讲解服务,为闽南传统建筑代言。

活动现场小记者们认真记录


系列活动的开展,犹如两颗璀璨的文化种子,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它们不仅是对泉州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展示,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探索。让我们携手共进,持续关注和支持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共同点亮“闽南红”,为侨厝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让侨厝这颗世遗之城的璀璨明珠愈加熠熠生辉!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