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往昔荣耀,启文旅新程。2024年,泉州文旅成绩亮眼,世遗之城热度持续攀升,全年游客接待量超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200多亿元。两会期间,本社“融媒工作室”盛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业内人士,结合“打造高质量文旅”这一主题,为泉州文旅的持续升温建言献策,助力其迈上新台阶。
文旅观察
奔跑在“长红”之路 文旅火热之下亦藏隐忧
回首过去一年,国内文旅江湖“打得火热”,泉州如黑马般突出重围,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宝藏城市。这背后,是诸多亮点的有力支撑。
外国友人打卡西街(资料图)
一朵簪花热,满城“繁花”开。近年来,泉州簪花围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年轻人打卡的“潮品”,簪花视频仅一个平台流量达150亿次,其热度可见一斑。泉州文旅部门在打造一个个网络“爆款”的同时,依托深厚底蕴,玩法花样翻新,开展“一季一主题、一月一爆款、一县一特色、一节一专案”的文旅营销活动,全年策划举办超过6000场文旅主题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2024年,35场落地泉州的大型演唱会,更是吸引超80万人次“为一人赴一城”,带动消费超100亿元。
青年客栈里,客人们一起泡茶聊天。(资料图)
旅游产品多元升级。一方面,戏曲、美食、影视与文旅深度融合,“宋元泉席”“宋元海丝宴”等美食IP声名渐起;另一方面,11条工业游路线全新推出,新增4个4A级景区。此外,500个文旅项目签约落地,投资超3800亿元,涵盖旅游演艺、酒店住宿等诸多板块,既充实文旅产品的供给,又补齐短板,助推“泉州文旅2.0版本”阔步前行。
然而高光背后隐忧暗藏。个别簪花店、小吃店宰客,假期部分酒店民宿乱涨价;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旺季“一床难求”、交通出行难;高质量旅游产品不足,公厕数量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游客体验,更关乎泉州文旅的长远发展与城市形象。
两会声音
打造文化体验型民宿让游客“见人见物见生活”
泉州市人大代表赖忠(银杰摄)
泉州市人大代表、福建华达律师事务所总所主任赖忠惠建议,泉州可借鉴台湾经验,引进台湾的文创及民宿经验与人才。利用泉州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推出更多优质文创产品,打造具有泉州特色、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生活的民宿。
赖忠惠以自己的台湾自由行为例进行介绍。她说,在台湾住民宿,能与当地居民一同吃早餐,品尝特色美食,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是真正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台湾民宿风格多样,布置极具特色,体验感很好。泉州山海兼备,文旅资源丰富,在民宿打造上可借鉴台湾经验,将泉州历史文化风俗融入其中,让游客在民宿里“见人见物见生活”。
同时,赖忠惠指出,泉州文创产品存在种类少、制作不够精良、价格偏贵等问题,未能全面展现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她所在的律所是泉州非遗展馆的法律顾问单位,她发现非遗展馆的展品极具特色,虽不适合直接销售,但可制作成浓缩版文创产品售卖。这样游客参观展馆时,若看到喜爱的展品,便能购买同款纪念品。
“泉州与台湾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和资源,但目前泉州尚无成片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赖忠惠还建议,泉州市整合晋江市安海镇、东石镇、龙湖镇、金井镇丰富的涉台优势和滨海资源,打造海峡两岸(泉州)文旅商贸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泉州学研究赋能文旅 让书院成为旅游展示窗口
市政协常委丁毓玲(柏峰摄)
“泉州文旅当下火爆出圈,游客纷至沓来。越是此时,越应全面总结、冷静思考,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泉州学’这一内涵独特且丰富的地方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推动泉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世遗文化大有裨益。”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主委丁毓玲呼吁加强“泉州学”研究应用,强化机构与团队建设,完善“泉州学”学科体系,着力培养年轻研究人才,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助力泉州文旅经济腾飞。
丁毓玲介绍,“泉州学”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有短暂的研究热度,但很快便戛然而止。相比之下,敦煌学、潮州学、客家学等研究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敦煌学已成全球瞩目的热点地方学,潮州学在研究中注重成果转化,推广地方文化的同时,吸引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建设,其美食研究更是为地方文旅经济添砖加瓦。泉州正在申创“世界美食之都”,“泉州学”的基础研究也可以为美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以舌尖美味撬动文旅大市场。丁毓玲还提及,近年来,泉州精心打造一批古书院典范,小山丛竹书院便是其中翘楚。建议深挖书院内涵,放大书院能量,把书院打造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休闲的展示窗口,展现出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市政协常委黄华春(庄丽祥摄)
今年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还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擦亮泉州“国潮世遗”名片的建议》。“泉州大力打造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的城市IP,奠定了发展首发经济的独特优势。”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黄华春表示,可借鉴上海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尽快研究出台适合泉州实际的专项政策,对于在泉州市开设首店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给予租金补贴、项目申报等支持。同时,打造“泉州国潮世遗首发新品平台”,联合本地特色品牌和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团队,挖掘并推出融合“国潮世遗”元素的首发新品,弘扬泉州文化,擦亮“国潮世遗”名片。
打造一批古城烟火小店 为来泉游客提供暖心服务
作为一名资深文旅达人,泉州青年蔡世力深耕泉州文旅推广十余年,常在自媒体平台传播推广泉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蔡世力看来,打造高质量文旅,关键在于为游客提供舒适暖心的服务。“泉州古城有许多有意思的小店,可能是一家小小的书店或咖啡馆,可以改造成为具有泉州特色的旅游咨询小屋、小店,为外地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服务。”他建议,打造一批泉州温暖小店、烟火小店,并给予小店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每家小店前设置醒目的标识,为游客免费奉茶供水,提供泉州旅游地图及其他旅游服务。
蔡世力说,这些小店分散在街巷,如此便能将旅游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古城角落,“这些小店既可以为游客提供便利,还能传递泉州的文化与温暖,让游客感受到人文关怀。”
部门举措
落实品质提质升级 提供过硬产品和服务
“文旅可持续发展,要有过硬的旅游产品。今年我们的重心将继续发挥泉州文化优势,打造有辨识度的特色文旅产品,打造高质量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泉州市文旅局相关人士表示。
这两年,泉州文旅部门从政策与统筹协调、全域联动发展、文化内涵挖掘与展示、产业融合与项目带动等方面发力,让“网红”变“长红”,让流量带来“留量”,泉州文旅发展迈入“2.0时代”。
“泉州文旅2.0”很火,但泉州的潜力远不止于此。新的一年,泉州将进一步把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转化为文化和旅游强市建设的胜势,落实全域旅游服务品质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更多高品质产品,创新营销方式,优化旅游全链条服务,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让“来中国、游泉州”深入人心。
作为世遗古城核心区,鲤城今年将围绕文脉传承、古城提质、业态提升、服务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具体包括:推进宝海庵复建、清源书院、大城隍、南外宗正司等项目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古城街巷分区分批整治修缮,加速推进中山南路主路面铺装、两侧骑楼建筑立面整治和结构加固;为古城打造一批高舒适度的品牌酒店和民宿度假住宿设施,推进状元街、中山南路周边等特色街区改造,建设一批融合现代产业和传统文化的特色文化街区;有序推进街巷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古城公厕提质工作。
他山之石
哈尔滨:以客为本 多方面提升服务质量
在文化IP塑造上,哈尔滨深挖冰雪文化富矿,借互联网东风,打造城市专属文化IP,各类冰雪推介活动精彩纷呈,“南方小土豆”等热梗出圈,让冰城魅力辐射全国。
超级场景构建方面,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筑起梦幻冰雪王国,融入声光电四大新技术,游客可沉浸式互动。中央大街以“丁香迎宾・尔滨爱你”等主题打造夜游胜地。
推出旅游“拳头”产品,亚布力滑雪场等老牌劲旅领衔,搭配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网红打卡地,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哈尔滨秉持游客至上理念提升服务。面对“退票风波”诚恳化解,一封公开信尽显坦诚。洗浴中心全天平价待客,私家车变身爱心专车,地铁2号线开启免费通道,志愿者暖心送糖……处处彰显对游客的关怀。
淄博:借力流量机遇 让城市“焕新”
2024年,淄博入选“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全国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
制度保障上,淄博构建“1+13+11”体系,建立文旅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一个办公室统筹,13个专班、11个区县(功能区)协同联动,各部门守好责任田,客流高峰集中办公,打破执法壁垒,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吃住行游购娱”品质。
创新“文旅体验官”活动。在淄博,联合监督检查成常态,价格监管不松懈,12345热线24小时待命,并拓展网络民意平台,落地先行赔付。
综合服务方面,推行食品抽检互动模式,规范烧烤行业,全覆盖检查提升在营店。
城市管理精细化。238家单位免费开放停车场与厕所,增设万余个“便利停”车位、65个“放心亭”与750个“安心座”,全方位优化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