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建宁杨林溪:从筠园诗唱到硕果金风
2024-12-26 12:51 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杨林溪位于建宁县溪口镇境内,发源于溪口镇高山村东坑,流经高山、杉溪、渠村、溪枫、杨林、枫元、枧头、高圳、艾阳村后垄等九个行政村,于濉溪镇水南村坑井汇入金溪,同归滔滔闽江,总河长36千米,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杨林溪所在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距县城2千米,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溪水潺潺,青山环抱,孕育出文脉绵延,诗风浩瀚;而今又乘时代潮头,发展新风,如今的溪口人民又为其反哺以富美丰饶。




历史沿革


杨林溪畔历来是灵秀之地,敦厚学风让同饮一溪水的数位诗人于华章中将自己的名姓与此地此河紧紧相连。有杨林溪中游段杨林村的闲居自安者如朱仕琇、朱仕玠兄弟,兄长朱仕玠以诗为沈德港、黄叔琳等所称许,著留《筠园诗稿》《小琉球漫志》《龙山漫录》传之后世;其弟朱仕琇工古实辞,醇古冲澹,自成一家,有《梅崖集》十卷外集八卷、《清史列传》并行于世。朱仕琇为兄长《筠园诗》所作《溪音序》尤为名篇,其中所记叙的正是杨林溪。有杨林溪上游段渠村村的慷慨激昂者如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张际亮,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以“毒土换黄金”句痛斥晚清政府之无能腐朽。前人风骨不绝,传承至今,杨林溪畔已自“慈航文化”“溪音文化”发展出渠村村9省28县百家姓文化、红色文化与田园景观特色文化,在杨林溪承载的深厚文化基因中向新时代继往开来。






渠村百家姓文化










杨林朱氏兄弟生平介绍






发展现状


展望当下,杨林溪畔正是一片青春图景。溪口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调,在杨林溪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面攻坚发力,发展“美丽乡村+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康养”等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这片溪水环拥、溪音回荡之地拥有5万亩制种田、4万亩水果山,拥有鑫锦宏农牧、欧洲风情园、绿源果业、大川菌业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境内山清水绿,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福建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杨林溪畔,枫元村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稻花飘香,黄花梨、黄桃、无患子、莲子正如名篇《溪音序》中所述,“杂他果卉,弥望郁然”,累累果实压弯枝头,丰收的喜悦也盈满勤劳致富的溪口人民心头。






枫元村“粮安天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河道景观






近年来,溪口镇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实施2021年杨林溪水系连通项目及水美乡村建设、2023年杨林溪中小河流治理、闽江上游防洪工程等各类水利项目,综合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截污控污,修复河流空间形态,有效缓解了因河道弯曲、土质护岸抗冲刷性较差等原因造成的部分河道水生态环境较差、河道淤积严重、河道行洪能力下降问题。取得以上成效得利于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在今年“6.17”特大连续降雨中,杨林溪河岸经受住了峰值两小时98.9毫米降雨量的暴雨山洪考验,有效发挥了河道泄洪排涝作用,保卫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整治后杨林溪河道景观






从筠园诗唱到硕果金风,杨林溪音从文人墨卷的酬和走向新时代奔跑飞跃的进行曲,汇入新征程发展创新的主旋律。  


回望往昔,杨林溪是广大溪口人民“望见的山、看见的水、记住的乡愁”;展望未来,溪口镇亦将把绿色作为杨林溪畔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主要水利措施,同时兼顾防污控污和人文景观建设,实现杨林溪水岸并治,提升水质、增强河道自我净化能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增强杨林溪流域内居民的幸福感。



来源:溪口镇

编辑:曾岚

初审:曾岚

责编:黄国胜
审核:谢长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