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首次“大合体”!名师联合教研,共话跨界学习!
2024-12-21 17:17 海峡教育报

12月20日,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工作室(数学)联合教研活动在福州第十一中学举行。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东生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清华,联合教研各工作室领衔名师及福州市初三数学一线教师等400人参加。

本次活动以“‘融·生’课堂 整体育人”为主题,由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刘燕工作室承办,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数学学科李霞工作室、黄炳锋工作室、陈惠增工作室、宋建辉工作室、李云杰工作室以及仓山区中学数学王朝晖名师工作室共同协办。

记者了解到,刘燕工作室致力于构建以“融会贯通,生发素养”为核心理念的学科整体育人模式,本次联合教研活动在“融·生”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以新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实施为切入口,聚焦学科融合等核心问题,探索跨界学习的实施策略和路径,推动中学数学教学向跨界融合的学科育人路径转变。

邵东生表示,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的启动是福州教育界一件大事,也是中学数学教育界的光荣。他提出,课堂要以问题导向,引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化学习要落实到课堂,要发挥老师的作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要根据问题规划,引导学生规划,发现本质问题,形成实施方案并最终展示。

专题讲座


在《“融·生”课堂——基于跨界学习的中学学科整体育人的实践与策略研究》专题讲座中,福州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刘燕从“缘起:需求与挑战”“新课标对教育根本回答”“困境—阻碍”“融·生课堂界定、构建策略”等方面全面阐述其对跨界学习中学科整体育人的思考。


什么是“融·生”课堂?刘燕介绍,“融·生”课堂是以知识、思想、方法融会贯通,生发学生能力素养的育人模式。“融”是手段、基础,“生”则是指向和目的。她从“融·长”核心要素,“融·生”课堂要融学段、学科、时空三方面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升实践能力,生发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作具体分享。

课例展示

“一个标准400米跑道的直道长是多少米?”“第一分道的总长度是多少米?”“弯道是什么形状?”在福州十一中李苗老师的《综合与实践:设计学校田径运动会比赛场地》课堂上,一道道关于学校跑道的问题被抛出。而另一边,福州十一中唐碧玲老师也带着七年级的学生们从认识二进制中开启了《进位制的认识与探究》课堂。唐碧玲及李苗从生活实践应用出发,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很好地完成了“综合与实践”课堂探究。

主题沙龙


现场还进行了“跨界融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数学设计与反思”专家沙龙环节,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工作室领衔名师李霞、陈惠增、宋建辉、李云杰,黄炳锋工作室核心成员陈增,刘燕工作室核心成员王朝晖,六位数学名师各抒己见,针对中学数学学科跨界学习进行学术讨论。

陈清华教授为本次活动点评,他表示,本次活动可以定义成“三高”:高水平、高视野、高效率。在新课标新教材的背景下开展本次活动,极具意义。整个课堂的结构符合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模式;符合“三类五环”的教学模式;契合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闻多看点

福州市教育专家培养项目是《福州市闽都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五年规划》中最高规格的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前期通过严格的遴选,在福州市具有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及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名师等条件的教师中进行选拔,共有30位教师入选教育专家培养对象。

其中,福州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项目刘燕工作室(高中数学)于10月18日在福州十一中正式揭牌成立。

(图片由学校提供)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