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开展多种主题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如长流之水绵绵不断;大力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涌现出邓薇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体育+”为三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今年以来,全市深化“体育+”融合创新发展,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致力打造“山水陆空 运动绿都”体育消费特色品牌,策划生成了一批精彩体育赛事,探索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育路径。
立足需求
全民健身热度不减
前不久,“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2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全国主会场暨2024年三明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市体育中心启动。
今年,我市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三个纳入”,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
从丰富全民健身设施供给方面来看,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4个、社区(乡村)健身设施89个(529个健身路径);落实“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向全市27个社区(公园)投入室内外乒乓球桌;22所学校体育场馆配套市级补助资金并向社会开放,全市28个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获得中央补助资金。
从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方面来看,以“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为抓手,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东区太极拳大赛、第二届“厂BA”大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近300场次,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
从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来看,全面完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样本量;三明柔力球队参加2024年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四川站)获得4个奖项;体卫融合工作纳入《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实施推进体卫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市国民体质测试与运动健康指导站入选2024年度全国“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典型案例”。
目前,全市现有体育场地1.2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5平方米,拥有体育社团20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9017人。
伴随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大军。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在公园、社区还是操场、健身房,锻炼的人随处可见,体育健身已成为我市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夯实基础
竞技体育向高而攀
11月11日至16日,在ITF(国际网球联合会)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J30)巴林站的比赛中,我市网球运动员尚芳羽表现出色,获得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两项冠军。
12月8日,在2024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三明籍举重运动员郑新昊获得67公斤级抓举银牌的好成绩。
从马拉松到自行车赛,从龙舟赛到“厂BA”,从将乐100国际越野挑战赛到全国射击冠军赛……今年,在实施竞技体育突破行动中,我市是如何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呢?
在为尖子运动员提供后勤保障方面,做好葛曼棋、林雨薇、林文君等3名三明籍运动员参加巴黎奥运会的后勤保障工作。我市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项赛事中共获得27金28银28铜。
▲清流开元射击训练基地
在推动竞技体育赛事方面,举办全市13个项目中小学生联赛和锦标赛,承办2024年全国射击冠军赛(飞碟项目)暨国家飞碟射击队巴黎奥运会最终队伍选拔赛等省级以上竞技赛事8场次,清流开元射击训练基地为国家飞碟射击队参加巴黎奥运会提供保障。
在做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以备战省运会为目标,完成5846名适龄运动员注册,选拔各县(市、区)运动员163名、向省上输送优秀运动员97名;争创清流县飞碟、沙县区射箭等2个竞技体育运动特色县品牌项目。
此外,我市还以体教融合为支撑点,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所,25所中小学申报福建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完成13个项目中小学生联赛和锦标赛。
一项项荣誉、一枚枚奖牌,既承载着运动员、教练员的辛勤汗水,更彰显着全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我市竞技体育在继承传统体育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稳步提升。
融合发展
“体育+”潜力无限
11月30日至12月1日,“金森杯”第九届中国·将乐皮划艇桨板马拉松公开赛暨2024年福建省水上运动联赛(将乐站)开赛。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来自全世界的420余名皮划艇桨板运动健儿和爱好者挥桨劈波,奋楫前行,沿着金溪蜿蜒推进,一路尽享泛舟之乐。
“这里的水很清澈,这条路线风景非常漂亮。”来自南非的皮划艇教练Lewan说,三明美丽的山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体育赋能城市,赛事就是经济。作为新兴消费的重要风口,赛事经济如何持续展现韧性与活力,让各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阔步前行的三明,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做优赛事经济。举办“一县一品”体育赛事近20场,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精品赛事10余场;打造沙县、将乐、泰宁等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对接全国各地500余名运动员来明集训。
——深化两岸体育交流。推进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建设,10所学校完成队伍组建,引进台湾教练员带队训练;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篮球赛、皮划艇桨板马拉松公开赛等两岸赛事10余场次。
——提振体育消费。紧抓沪明对口合作契机,与上海市体育局合作举办第三届体育消费季暨沪明体育美好生活节活动,推进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对接落地7个体育产业项目。
目前,我市现有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条、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体育旅游休闲基地4个……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积极引导各地在举办体育赛事的同时,开展体育消费季、农特产品展销会、旅游线路优惠等配套活动,带动体育消费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如今,一幅振奋、蓬勃的体育活力画卷徐徐展开,串联起更广阔的产业集群和更澎湃的经济动能。跨山越海的“体育三明”,改革创新的“活力三明”,正为2026年在三明举办的第十八届省运会奏响“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