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0日讯(记者 田圆 林梓健)近年来,厦门市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不断驱动中医和西医双向“奔赴”,打造了中西医融合协同的“厦门样本”,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作出先行示范。
在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姚冠华介绍,厦门市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群众基础和优质的中医药医疗资源,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城市,在深化医改中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糖尿病“三师共管”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获国家中管局肯定并推广使用,写入糖尿病诊治指南;在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建立适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考评体系,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医药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影像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中医药指标绩效改革、财政专项经费项目化管理、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试点改革和推动全市中药饮片中标价格共享等创新融合四项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
制度先行,设立中医药绩效指标考核。厦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有中医科,针对制约其发展的困难点,市卫健委于2023年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首次增加中医药方面考核分,包括提出基本要求、细化业务考核、强调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主动调整细化财政专项经费。在厦门市政府、市财政的支持下,每年设有不少于1000万元扶持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可用于布局一批中医药传承创新攻关项目。2023年,市卫健委主动调整细化该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出中医类项目制扶持方式,设立市级扶持中医药发展专项。持续跟踪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针对中医药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持续跟踪优化资金管理模式,让专项资金“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选树试点,遴选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2024年厦门市卫健委在全省率先开展,面向全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建设项目遴选。建设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每年支持金额400万元,计划连续支持三年。
联合医保,推动全市中药饮片中标价格共享。厦门市加强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发挥医保在中西医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市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举措。由市卫健委牵头,推动全市共享市中医院未纳入国家集采的中药饮片的招标采购中选价格,提升全市中药饮片使用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推进实现全市中药饮片“同质同价”。目前,全市六个区都在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中药饮片“同质同价”举措,现有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相关协议。
据介绍,厦门市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在推进健康厦门建设中不断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优势,通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在探索中西医协同发展新路径方面屡见成效。厦门市在全国中医药医改领域创出一系列可推广的举措,共获得8项国家医改课题立项支持。
在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方面,厦门市中医药课题项目数居全省首位。市中医院获批全省唯一的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居福建省首位,肝病科、儿科、肛肠科、外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多家单位获评“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绩效考核与资金激励并轨,解决了长久以来中西医协同发展“项目少”“合作难”“资金缺”等难题,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中医类项目新的突破,充分激发了全市中医药工作者的干事热情,进一步促进全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有序开展中医药相关服务。
今年5月,经厦门市政府同意,由市卫健委牵头,会同28个成员单位成立厦门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凝聚工作合力。依托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市卫健委牵头出台该市中医药工作要点,鼓励成员单位、各级医院制定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依据,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