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在基地采摘成熟的油茶果。
初冬时节,在“中国油茶之乡”尤溪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油茶果,林农忙着采收。房前屋后晾晒的油茶果在阳光下渐次裂开口子,露出黑亮结实的茶籽。
尤溪地处亚热带,属酸性岩红壤,气候、土壤十分适宜油茶生长。油茶是尤溪最古老的产业之一。“抱子怀胎,老果新茶,同株并茂”——明嘉靖版的《尤溪县志》留存了当地栽培油茶的文字记录。
2008年以来,尤溪县把油茶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加以推进,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增加到27.85万亩,成为全省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尤溪茶籽油”不仅获得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使用权,还被推荐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尤溪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油茶之乡”“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然而,当地油茶产业仍存在低产林占比大、油茶产量偏低,生产管理粗放、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企业效益不高、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
尤溪县建设一批油茶丰产科技示范园,助力油茶业快速扩规模、上档次。
如何端稳“金油瓶”,让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近年来,尤溪县成立“两茶”(油茶和茶叶)工作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设立油茶产业工作站,印发《尤溪县油茶产业发展意见》、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考评方案,形成党政领导、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尤溪每年都举行“油茶王”评比赛,评审小组到全县各种植基地测量单株油茶的地径、冠幅等数据。
这几年,尤溪不断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培养技术人才。目前已有3名国家级木本油料工匠、200多名县乡技术人才服务油茶产业发展。依托这些人才,尤溪建设了一批油茶新植、低改丰产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完成中央、省、市油茶项目20多个。
今年72岁的林文寿,是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的油茶种植大户,有200多亩油茶林。他通过施用有机肥、修枝控高等技术,实现丰产、稳产,每年可产3000公斤毛油。
尤溪县科技员为油茶种植户作种植技术指导。
今年油茶迎来丰收,林农林文寿高兴地前往采收。
林文寿扛着单株采摘的油茶,参加县里的“油茶王”大赛。
油茶丰收季,尤溪乡村随处可见到林农忙着晾晒、剥壳。
不仅钻研技术,实现丰产、稳产,这些年,尤溪县还通过精深加工,把一颗油茶果“吃干榨尽”。
有机山茶油、口服茶油、茶油酥饼、茶油手工皂……走进福建省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各类茶油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加工车间里,工人与自动剥壳机相互配合着完成剥壳工序。
沈郎油茶是尤溪油茶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有鲜果果壳剥壳机、鲜果茶籽分离机等4项发明专利,还参与3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先后获得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10余项荣誉称号。
福建省沈郎油茶公司每年吸引各校学生来参观。
此外,尤溪还培育了芳香园、润香园等一批现代化油茶企业,生产以油茶为主要原料的凝胶糖果、茶油胶囊、山茶油护肤套装等多项创新产品,在直播间、网店、各大商超售卖。
随着油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龙头企业涌现,有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
油茶企业工人在晾晒油茶。
不少油茶企业加大设备投入,提质增效。
蒸熟的油茶粉趁热包裹起来榨油。
机械压榨生产的茶油深受市场青睐。
油茶企业主在冻库中查看油茶饼的存储情况,这些油茶饼可再进行深加工利用。
目前,尤溪全县有35个油茶专业合作社,从事油茶种植和茶油销售的公司、合作社、农场共197家,从事油茶产业的农户超5万户。预计今年茶油产量达4100吨,可实现产值10亿元。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通讯员 吴振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