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0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姚新锋)今天上午,市气象局举办莆田市气象防灾减灾制度宣贯新闻通气会,就今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的《莆田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莆田市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办法》作详细解读。
据了解,新《预案》的修订出台,是对2011年版应急预案的修订、规范和完善,适应机构改革后部门设置、职能调整对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的新要求。莆田市气象局副局长陈艺芳介绍,《预案》将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落细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提升莆田市气象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此外,《预案》还对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和标准进行了优化更新。
莆田市气象台副台长杨明灿表示,《预案》出台后,莆田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莆田市气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1262”气象防汛联动机制的通知》,由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发布精细到乡镇的强降水预警预报,市防指按照“三个风险等级”防御暴雨,从而加强极端天气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
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气象服务保障生态良好的重要抓手。《莆田市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办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木兰溪流域、大型水库水源保护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等重点区域气候资源探测站点建设;加强木兰溪流域、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湄洲岛、南日岛等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气候资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规范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设施和装备建设等内容。
莆田市气象局法规科副科长吴新敏介绍,《办法》对规范莆田市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活动,使气候资源管理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解决全市气候资源保护不够与利用不足并存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平台,通过气候资源监测信息共享共用,做好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