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2699家!厦企抢飞低空经济,竞逐“万亿赛道”
2024-11-19 10:25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9日讯 (记者 孙春燕 崔晓旭/文 受访者供图)电脑控制、无人驾驶、千米高空、“打飞的自由”……科幻电影的场景正逐步走进现实,载人无人飞机或将成为未来交通领域的璀璨新星。厦门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连日来,导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应用于载人的“飞行汽车”,厦门研发企业已研发近半。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除了在演出、艺术领域展示外,在工业、农业、气象等领域都有更深层次的应用。按照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一块巨大的“低空蛋糕”亟待厦门企业深挖。

▲腾希航空科技的“三蹦子车”无人机亮相航展


亮相航展 厦门造“飞的”研发近半

白色机身好像大号玩具,平行于地面的橘色螺旋桨嵌在机翼上,机头上两个定位用的天线好像一对眼睛,这就是未来“飞的”的样子。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参展的厦门腾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这款二分之一缩比验证机而大放异彩。

它是由厦门自主研发制造的“倾转涵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纯电动飞行器,全尺寸机型重2吨,可4人乘坐,飞行高度为300米至1000米,最大里程达200公里,可垂直起降,实现点对点快速移动,能够作为出租飞行载客工具使用。“由于采用倾转涵道、多冗余飞控设计,所以它的经济性、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腾希航空负责人杨江波表示,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未来城市交通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但事实上,厦门很早就开始布局低空经济,腾希航空就是致力于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杨江波透露,腾希航空成立于2022年,但早在2009年他们团队就开始了相关研发,“刚开始是无人机实验室,从航模开始到各种型号飞行器,再到后来发射火箭”,持续十几年的无人飞行器相关研究,在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先进气动布局优化、容错飞行控制系统研制、新能源动力集成、关键技术飞行演示验证等方向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目前,这款“飞的”的研发已研发近半,进展到二分之一缩比验证机阶段,曾在厦门和东山做过悬停和短飞测试。接下来,还有全尺寸验证机、飞行验证等研发环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看到它应用于厦门岛内外跨海、机场接驳。”杨江波说。

▲腾希航空科技的无人机参加航展

产业布局“低空产业链”初具规模

应用于载人的“飞的”还在研发,但应用于消费和工业领域的无人机,已经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产业布局,再加上5G网络配套和核心零配件,一条围绕低空经济展开的新型产业链在厦门初具规模。

厦门市汉飞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厦门最早的无人机企业之一,创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主要做研发,5年前开始将产品投放到市场。随着低空经济升温和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汉飞鹰综合大楼的正式投入使用,年产量可达500台无人机。

位于海沧达达产业园的厦门云轮智能于2017年进入固定翼无人机领域,目前已自主研发了20多款无人机产品,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年底起转向国内市场,至今已开发多款低空经济所需的应用级无人机、物流无人机等。

市场对低空经济的热情,为动力电池打开了新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低空飞行器及无人机领域开发的高功率高电压三元产品已经实现量产,月产销量达到数百吨,另一款性能更优越的产品也在研发中,预计将应用于下一代低空飞行供能电池终端。

另一端,一批企业布局无人机销售和服务领域,创造出多样的无人机消费领域。位于厦门北站附近的天空之城(厦门)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无人机教培解决方案供应商,无人机设备供应、青少年无人机科创教育、无人机赛事服务等项目一经推出就圈粉无数。

天空之城负责人黄建福说,公司今年年初在厦门和漳州开设无人机培训课程,从理论到实操最短25天即可拿到民航局认可的无人机“驾照”,目前已与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区合作,用完整的课件和竞赛级设备培养和挖掘新一代无人机人才,受到孩子们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规模体量 厦门现有无人机相关企业2699家

低空经济大多是指1000米以下的经济活动,包括载人或载物,其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是全球争相布局、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其中当然少不了敏锐的厦门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厦门市现存2699家无人机相关企业,其中有2561家企业经营范围包含无人飞行器销售,402家企业经营范围包含无人飞行器制造。区域分布上,湖里区无人机相关企业最多,有1070家,占比近四成;其次是思明区、集美区,分别有587家、466家,分占21.7%、17.3%,此后依次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

注册资本方面,厦门现有无人机相关企业中,有2070家公示注册资本,其中超六成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以内,其次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303家,占比14.6%,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有72家,占比3.5%。“低空经济离不开先进无人机作为支撑,本次航展上我们看到了大量民营无人机企业,一些厦门企业展出的性能优越的无人机很受欢迎。”刚从航展回来的黄建福备受鼓舞,他告诉导报记者,厦门企业对低空经济的热情很高,很多无人机都是行业领先,比如腾希航空的“空中三蹦子”TX-G500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执行过冷水催化作业的无人机,前景一片大好。

据了解,目前,厦门已成立无人机行业协会,吸纳包括厦门市及全国范围较有影响力的工业无人机及消费无人机等企业,并兼顾了为无人机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保险、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以及具有无人机服务需求的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等。

应用场景

无人机 应用已“遍地开花”

普通市民对无人机的了解,大多是从航拍开始的,他们操纵无人机升空,从独特的视角记录城市的精彩瞬间。

在各行各业,无人机在低空经济的应用远不止航拍,在载人、运物、巡查、医疗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无人机应用已经“遍地开花”。

摄影 市民“航拍热”持续升温

家住松柏的小叶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以前用相机继续生活,现在无人机成为他的新宠。业余时间,他就通过无人机航拍,从高楼大厦到街头巷尾,从公园绿地到江河湖海,将城市的繁华景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尽收眼底。“我喜欢用无人机航拍来记录城市的变化,每一次飞行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惊喜。”小叶告诉记者,“航拍不仅让他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还让他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

导报记者注意到,很多航拍爱好者的无人机都是大疆。作为消费级无人机的龙头企业,每年销售额呈增长态势,仅在厦门就有7家大疆销售店。

运物 无人机送药上鼓浪屿

早在今年5月,福建省首个医疗专用无人机在鼓浪屿完成送药送检首飞。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小岛,医疗专用无人机像个“会飞的快递员”,“空中送药送检”可以让医疗物资运输效率提升90%以上。除常规药品配送外,蛇毒血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血浆等急救物资以后也将不再受困于地面交通状况,可及时运达事故现场。

巡查“智慧眼”全方位覆盖

9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以新垵村为试点,创新将无人机巡检功能应用至电网设备及线路勘查现场,以平视、仰视的方式还原人工巡检视角,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让无人机近距离、多角度精准采集地形信息,开展数据转换并为设备建模等。目前,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已在新垵村采用无人机低空巡检方式选址定位30处,弥补了人工巡检勘察的不足,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10月,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联合轨道集团首秀试飞,开启“智慧地保”巡查新模式。在系统里设定好起飞时间、巡查路线,系统启动后,一驾无人机从机巢快速飞出,直升110米高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其自动沿着2号线地铁轨行区进行巡查,完成目标任务后自动返回机巢,13分钟完成了约12万多平方米的区域巡查。以往,执法人员进行地面巡查则需1个多小时。飞行中能够自动发现地铁保护区内异常施工行为,监控画面中对挖掘机、打桩机识别精准度达95%,一旦发现地铁保护区存在施工作业行为,AI地铁保护智能程序立即自动锁定作业的挖掘机、桩机、三脚架,能够实时预警,第一时间通报给值班巡查人员。

“目前计划2024年底内完成无人机巢AI地铁保护区无人机飞行巡查平台无缝嵌入轨道地保巡查平台,具备‘智慧眼’功能,实现实时捕捉违规施工画面锁定识别大型作业设备,可以达到快速巡查、实时预警、即时传讯、灵活切换、多频巡查、活动范围大的效果,可以高空鸟瞰整条地铁轨行区周边情况。”厦门市交通执法支队轨道大队执法队员说,未来,多点无人机机巢还可组成“智慧眼”网,可多条线覆盖同时开展AI地铁保护区无人机飞行巡查。

农林 空中喷药省时省力

在植保领域,无人机的应用同样广泛。在岛外同安、翔安的很多农田,已采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省时省力,还能减少污染。100亩地,无人机作业只需1小时,而传统人工方式,按8个人来算,需要三四天。并且,无人机作业可以将药液雾化,喷洒更均匀,比起人工喷药,用药量少得多。

专家观点

如何抓住低空赛道万亿“蛋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此举被认为是低空经济已经迎来从宏观的国家层面产业规划到中观的各地地方补贴,再到微观基建主机招标、应用场景打造的纵向落地的标志。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交付超过322万架,实现产值近321亿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已经占到全球市场70%。中国民航局也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厦门该怎样抓住低空赛道上的“万亿蛋糕”?海西并购资本、厦门海峡低空经济服务中心负责人程亮认为,抓好低空经济产业,“低空天网”需先行,“低空天网”是低空经济产业的起航点,只有尽早布局、提前规划才能率先实现从“低空天网”到场景应用再到低空产业的整个布局。

程亮表示,想把厦门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天空之城”,布局低空经济矩阵,需要构建一网、一平台、四基地、六大场景,即一个低空智联航路空网,一个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平台,低空经济产业材料基地、低空经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低空飞行器制造基地、低空飞行器检验试飞基地,以及低空加培训、农业、文旅、物流、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场景。

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也离不开市场的自我调节与创新。

据悉,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共建的首个“低空安全智联联合实验室”已于近日揭牌,未来将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低空安全智联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厦门市低空经济的发展打造“新引擎”。

同时,有消息称厦门海沧已计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预计规划近千亩产业用地,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深度挖掘低空经济的无限潜能。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