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厦门推进 2025 年度医保全民参保工作 连续参保可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2024-10-17 21:47 新福建 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7日讯(记者 林泽贵)记者从厦门市17日召开的全市基本医保全民参保工作会上获悉,2025年度厦门市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已于9日启动,今年政府补助部分有所提高。

2025 年度厦门市居民医保集中参保缴费期为10月9日至12月31日,筹资标准为1250元/人/年,其中,个人缴费450元/人/年,财政补助800元/人/年,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还可享受政府资助参保缴费。

据介绍,居民参加基本医保优势众多,成本低、补助面广、抵御疾病风险有优势、综合保障好、服务便捷。缴费方式多样,可通过银行一卡通委托代扣或医保家庭共济账户代缴,还可以通过“i厦门”、闽政通、支付宝APP缴纳居民医保费。其中,采用银行一卡通委托代扣方式缴费或医保家庭共济账户代缴的,请确保余额充足,税务部门将于10月21日开始委托代扣集中批量扣款。

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群众参保意识、促进制度公平合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依法参保,鼓励连续参保,对连续参保和当年零报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提高大病保险封顶线。据介绍,2025 年起,对连续参保满4年的人员每多参保一年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当年基金零报销人员次年也可提高限额。此外,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未在集中参保期缴费的人员将有3个月等待期,等待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将不予报销。

厦门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医保为群众提供可靠安全保障,能有效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各部门要积极推进居民医保依法覆盖全民,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相关链接

厦门市2024年全民参保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如,截至今年9月,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479.31万人,同比增长13.47万人,参保完成率达100.77%,增长人数和参保完成率实现全省“双第一”。

其中,医保待遇享受人数440.62万人,占参保人数的92%;厦门“全民医保+网格通”工作机制和新生儿参保“一键秒批”经验得到国家医保局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厦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问一答

一、居民医保有什么好处?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国家鼓励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为了维护全体居民的健康权益。基本医保不分年龄、不论病史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基本、可靠和安全的医疗保障,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及时就医,医疗费用能够得到分摊,参加基本医保能有效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居民医保优势很多,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成本低,我市居民医保新年度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50元,平均每天1.23元,每月30多元,群众能用低成本获取对自己健康的保障。二是补助面广,所有参保群众都能享受政府普惠性参保财政补助,参保是自己交小头,政府补大头,新年度我市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涨到800元。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政府还资助参保,我市每年资助约3万人。三是抵御疾病风险有优势,2023年我市参保居民医保人员平均住院率10%,而2023年全市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分别为10613元、4864元、3500元,报销金额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分别为5871元、2995元、2705元,居民住院次均报销金额为5647元,10年居民医保参保费用加起来都不及一次住院报销费用。四是综合保障有优势,参加居民医保后不仅享受基本医保门诊报销、住院报销,还能同时享受大病保险报销,无需申请自动报销,所以很多居民有受益却没感觉,困难群众还可以享受医疗救助。五是基本医保服务好,除特殊情况外,参保人无需拿着一堆票据来回奔波进行手工报销,在定点医药机构可以享受直接结算的便捷,还可异地就医,只需线上或线下提前备案,即可在外地就医直接结算。

二、为什么居民医保缴费标准需要提高?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采取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定额筹资模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动态调整筹资水平,不断优化筹资结构。2025年我市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250元(个人缴费450元、财政补助800元),财政补助占年度筹资的64%。今年个人缴费标准按国家要求提高20元,财政补助提高30元,个人缴费增加幅度低于财政补助增加幅度。居民医保筹资水平调增既有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的制度需要,也是应对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医药费用持续增长,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带来的基金支出压力的客观需要。一是医疗费用在增长,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医药费用年增幅在8%左右,2021年与2011年相比,全国次均住院费用由6632元上涨到11003元,十年间涨幅约66%;全国次均门诊费用由180元上涨到329元,涨幅约83%;全国人均就诊次数由4.7次提高到6.0次,增幅约28%。二是医保待遇水平在提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医药、新技术广泛应用,医保目录等医保报销范围不断扩大,门诊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如果居民医保缴费不增加,还维持在原来的缴费水平,医保基金就会不可持续,新技术、新药品就无法纳入医保报销,群众就医就无法有效保障。只有在增加财政补贴的同时,适当提高居民缴费标准,才能有效支撑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三、增长的居民医保费都用在哪些方面?

近年来,随着医保改革不断推进,居民医保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增长的医保费全部都用于提高参保居民医保待遇,居民缴纳的医保费完完全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是用于扩大参保居民的医保目录报销范围。扩大医保目录就是增加医保可报销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的品种等。医保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每年都把一些新药品、新技术、新耗材纳入医保目录范围,很多临床必需、价格昂贵的创新药可以报销了,更多的罕见病药物也纳入了报销范围。过去医保目录内药品只有300种,而现在医保目录内药品平均每年增加100多种,2023年达到3088种。

二是用于提高参保居民的门诊待遇保障水平。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保大病住院支出的医疗费用,现在居民医保不断向门诊保障延伸。我市居民医保没有特殊病种限制,所有疾病发生的医保费用都可按规定报销。2023年,我市居民医保门诊待遇支出达到了7.45亿元。

三是用于提升参保居民的异地就医便捷性。过去参保居民离开本市看病就医,需要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并备案,否则医保无法报销。现在厦门参保人在省内异地就医无需备案,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秒批,方便参保人持卡一站式结算,免去垫付费用的压力。

四、为什么青壮年要参加医保?

一是从为自己着想的角度考虑,青壮年要积极参加医保。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不生病。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是谁也无法掌控的。虽然有的青壮年自我感觉身体健康,但是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每个群体都会面对疾病风险,数据显示,2023年我市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四个年龄段按人次的住院率分别是8%、10%、11%、21%,比例还是挺高的,次均费用分别是8119元、8996元、11731元、14553元,各年龄段住院病例费用最高达154万、118万、157万、234万。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导致家底一夜掏空,后续的治疗费只好求助亲朋好友,这样的案例确实也在我们身边真实发生过。青壮年不缴纳医保,就像是在社会上“裸奔”,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一旦发生疾病和意外,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就是灾难性的重创。参加居民医保,就是给自己加了一道保障,极大增强了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二是从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考虑,青壮年要积极参加医保。个人花450元购买一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每天仅需一块多钱,就能给自己和家人买一份安心和保障,这个账其实很好算。现在小病住院一次医保也能报销几千元,如果不参加医保,这些费用都要个人自己承担,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青壮年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一旦生病影响家庭收入。一年缴纳450元,住院一次报销的钱等于花了自己十多年缴纳的医保费。居民医保作为政府主办的社会医疗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项惠民性政策。对于广大参保居民来说,这是国家给予的民生保障,是参与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一个途径。

三是从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角度考虑,青壮年要积极参加医保。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公平普惠,通过大数法则分散疾病带来的风险,实现全体参保人中患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互助共济。有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生病,缴费就算白交了,只给家里老人和孩子缴纳医保。青壮年是家庭顶梁柱,一倒下家庭就带来灾难,另外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只给老人、孩子和有病的人缴纳医保,医保基金就会收不抵支、医保制度就不可持续,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生病了也就无法享受医保待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己不生病,但缴纳的医保费可以给自己的老人、孩子和其他生病需要的人使用;同样,当自己需要看病报销时,其他不生病的人缴纳的医保费也给自己使用了。参加居民医保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参保缴费就是大家团结一心、你我互帮互助,共同抵御风险。

五、缴费到底是自愿,还是一定要参保缴费?

应该依法参保!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民有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参保是您的义务,享受待遇是您的权利。“依法参保、覆盖全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为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建议您树立健康风险意识,转变观念,从自愿参保缴费到依法参保缴费进行改变。

六、我现在参保缴费了,有哪些待遇可以享受?

参保居民按参保年度和政策规定享受医保待遇。包括门诊、住院、生育分娩医疗费用、“双通道”药品、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障待遇。简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保”。保住院:我市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10万元,叠加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50万元,综合保障水平达到60万元,达到本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左右。保门诊:我市居民医保没有特殊病种限制,所有疾病发生的医保费用都可按规定报销,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50%左右。并且,参保人在基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使用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国家基本药物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由统筹基金按门诊规定比例支付。保大病:无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参保人患病住院后发生的高额医疗费支出,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还可以通过大病保险进一步保障。保生育: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持续加强。居民医保不仅保障参保人门诊和住院就医费用,对分娩等生育医疗费用也有保障,参保人生育分娩后可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报销。近年来,各级医保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持续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七、居民医保与商业保险有区别吗?

很多人拿商业保险来比较,说商业保险缴费低报销比例高,“一元保”只要交一块钱。这里请您注意: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商业保险属于商业性质。商业保险基本都是划定年龄和限定病种的,只有居民医保这种政府的社会保险,才不管年龄多大,病有多重,敞开大门一律纳入。很多商业保险报销都是以居民医保参保为前提,都是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再进行报销。比较起来,居民医保最具性价比。居民医保缴费标准较低,参保不设门槛,没有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在全国各地很多大医院住院还可以异地结算直接报销,非常方便;这都是其他医疗保险所不能比的,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自己参保,求一份安心;为儿女参保,献一份爱心;为父母参保,尽一份孝心。

八、大学生在家参保还是在学校参保呢?

根据规定,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以参加高校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

近年来,我国大学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保水平,国家医保局联合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自愿参保缴费和属地原则基础上,鼓励在校大学生在学籍地参保,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此外,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基本医保支付后应由个人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救助帮扶,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我市对在校学生参保实行待遇倾斜,门诊和住院报销免起付线。如,去年我市某校一名学生不幸患上血液系统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高达十几万元,后通过医保报销8万余元,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九、大学生毕业后如何继续参保?

应届毕业生虽然已经陆续离校,但在校期间缴纳的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待遇将延续至年底。医疗保障不断档,让处于身份转换期的毕业生也打消了后顾之忧。虽然应届毕业生相关待遇可延续至今年年底,但如果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选择自由职业和创业的,应当及时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或者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接续基本医保参保,保障基本医疗需求。

大学生毕业后,无论是选择参加工作、继续深造,还是灵活就业,都需要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保对降低看病负担,维护生命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届毕业生在进入新角色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参保情况。

参加职工医疗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以试用期等为由不为员工缴纳医保的均属于违法行为。此外,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在就读高校或科研院所所在地继续参加居民医保,一般由所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统一组织参加或集中办理。

十、现在是现役军人,明年可能转业,以前一直没参保,是不是会受到影响,有医保待遇等待期?

军人服兵役期间享受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退役后在待遇衔接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申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视为医保关系中断,不设等待期。退役后如就业可参加职工医保,未就业也可选择参加居民医保。

十一、为什么医保不能和车险交强险一样,不出险降低点费用?

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国家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险,坚持公平普惠,通过大数法则分散疾病带来的风险,实现了全体参保人中患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互助共济,体现了风险共担共建共享原则。参保人无论健康或患病都拥有缴费参保的权利,既不能因患病而提高特定人群的缴费,也不宜因不患病而降低健康人群的缴费,以便更好发挥医保基金互助共济作用。但国家考虑到健康群众连续参保的合理诉求,通过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来奖励连续参保和基金零报销人员,这样既回应了个人的愿望,在发生大病时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也兼顾了基金平衡和全体参保人的利益。

十二、一旦不参保,你将失去的待遇。

1.失去财政补贴800元。2025年财政补贴增加额高于个人缴费增加额。

2.失去门诊保障待遇。我市居民医保规定所有疾病门诊就医发生的医保费用都可按规定报销,报销比例达到50%左右,封顶线和住院共用,综合保障每年60万元。

3.失去住院报销待遇。基本医保加大病保险住院封顶线达60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4.失去大病报销待遇。大病保险不用另行缴费,参加基本医保,自动享受大病报销待遇。我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基本医保累计报销达到本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左右。

5.失去医疗救助待遇。医疗救助对困难人员参保给予资助,对疾病负担较重者给予疾病救助。

6.失去医保监管的帮助。在医保部门的监管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相对更加规范,过度医疗和医疗不足远远少于医保外诊疗行为,且一旦遇到医保费用方面的纠纷,可以向医保部门投诉和求助。

7.失去国谈药品和集采药品的价格优惠。创新药通过医保药品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后,价格大幅下降。没有医保就享受不到这个优惠价格。

8.失去新生儿的优惠政策。新生儿在出生后90天内参保,可以享受自出生之日的医保报销。

9.失去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待遇。现在不仅参加职工医保可以报销生育医疗费用,参加居民医保同样可以报销生育医疗费用。

10.失去商保直接结算的机会。很多商保产品与基本医保快速结算,快速理赔。没有基本医保,还需要自己拿着各种单据去商保手工报销。

11.失去慈善救助机会。国家医保局即将推进一单一清分,助力慈善救助资源为参保人提供服务。

12.失去其他社会资源机构救助机会。医保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有数据信息共享,对符合条件的防返贫监测对象开展及时救助。

13.失去“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从2025年起,对连续参保满4年的人员,每多参保1年,即可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当年基金零报销人员,次年也可以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这个奖励远高于个人缴费的450元。

十三、宣传顺口溜

书到用时方恨少,别遇大病未参保。

每天只花一块二,政府补贴八百元。

居民医保最基本,各项支出先保证。

每天少抽一支烟,参加医保最省钱。

每月少喝一瓶酒,全家参保钱就有。

连续参保有奖励,一年能奖一千起。

集中参保别错过,错过要等三月报。

家庭共济能参保,帮助老人帮助小。

断保再续划不来,补齐欠缴还等待。

门诊住院有保障,看病就医更安心。

大病保险不用买,医保自动帮你办。

医疗救助就是好,三重保障要知道。

其他保险替不了,带病参保不好报。

想等老了买商保,年龄上限傻眼掉。

青年有老又有小,自己不能先病倒。

莫拿青春赌明天,头等大事保康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