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7月2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吴志 林孟) 海面之上热浪如织。7月1日中午14点,“宏昆7”轮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监护下,停靠在莆田市东吴港区国投码头10号泊位卸载货物。与此同时,停泊在港区东1号泊位的“丰收”轮,正快速卸载从澳大利亚运来的16.5万吨煤炭,港口一片繁忙景象。
随着高温夏季来临,各地发电用煤需求持续增长。莆田市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地带,已和全球5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是我省重要的煤炭进口口岸。东吴港区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电煤中转基地,承担着来自秦皇岛、曹妃甸以及印尼、菲律宾、南非等地的煤炭中转任务。这些煤炭运抵东吴港区后,通过铁路和水运“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省及浙江、广东等周边地区的火电厂,全力保障夏季电力供应。
据莆田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统计,往年的6-9月需发电60多亿度,估计耗用煤炭340多万吨。为保障进口发电用煤船舶快速通关,莆田边检站采取“10分钟服务圈”服务模式,以八方港口为中心设立执勤点,并安排移民管理民警全天候驻点国投码头和罗屿作业区。一旦口岸有需求,执勤民警能在10分钟内到达各码头最前沿提供服务。同时,该站通过“随申随办”“一窗办理、一次办结”等系列举措,简化通关流程,与港口、码头、引航等单位加强协调联动,为拓展煤炭进口渠道护航。
近年来,莆田边检、海事等口岸部门通力协作,通过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全力畅通煤炭供应链。据港口企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东吴港区煤炭吞吐量约1925.71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加21.76%,有力缓解东南沿海能源需求的“燃煤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