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设立国际禁毒日,竟与茶有关?!
2024-06-26 14:52 茶道CN

1719384166070.png


今天(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

说起毒品,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痛恨无比,因为它毒害国人,曾是刻骨铭心的民族之痛。

时光倒流回185年前。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东莞的虎门海滩,将一箱箱鸦片投进灌满海水的硝烟池中。仅23天,就销毁鸦片销毁鸦片近2万箱。


图片

虎门销烟


此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西方殖民者用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古老而沉重的大门,拉开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然而,此举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壮烈的一笔。

透过历史,看清细节。

虽名“鸦片战争”,但真正引起战争的却是中国人都很熟悉、也曾引以为傲的茶叶。


图片

西方植物学家绘制的茶叶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茶换白银:英国给中国“打工”?


从17世纪初开始,到19世纪中叶,中国茶一直是世界贸易的“硬通货”。

这片有香有味的东方树叶,自从被“海上马车夫”荷兰商队带到欧洲,就是皇室贵族及上流社会争相追捧的奢侈品,以至于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说。


图片

油画中欧洲贵族喝下午茶


图片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在海商眼中,茶叶贸易几乎可与财富划等号。然而,荷兰人的垄断,让英国人分外眼红。为争夺海上霸主地位,17~18世纪,英国先后四次跟荷兰“干架”。虽两败俱伤,但英国还是成功上位,垄断了包括北美殖民地在内的茶叶贸易专营权。

所以,一开局,茶就是战争之源。


图片

英国与荷兰先后四次展开海上霸权争夺战


英国人虽从茶叶贸易中赚到了钱,但最大的赢家一直都是中国。据统计,仅茶一项就占到中国出口英国贸易总值的80%,而纺织品、金属制品、棉花等三大英国输华商品还不足以不足支付中国输英茶价的一半。

逆天的贸易逆差,让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有学者统计,1700~182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共向中国输出5387万两白银。按当时物价水平,1两约折合人民币500多元,5387万两就是近300亿元人民币,相当可观。


图片

晚清外销画中的广州十三行


这相当于英国是给中国“打工”:从殖民地辛辛苦苦掠夺来的白银,基本都进了中国的腰包。


鸦片破局:邪恶的“福寿膏”


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的银两流往中国,英国却找不到可以像茶那样“闭眼入”的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消弭夸张的贸易逆差。

后来,英国人在一种美丽而危险的植物——罂粟上看到了转机。

早在唐代,阿拉伯商人就把罂粟传入中国。那时,由罂粟加工提取的鸦片,还不是毒品,而是以药材的面目被中国人所认知,《本草纲目》就有收入。



1719384425166.png

罂粟,虽有着美丽的花朵,却是提取鸦片的原料


17世纪,随着英、荷殖民扩张,将鸦片与烟草拌合吸食(鸦片烟)的方法藉由贸易网络渗入中国,流毒南方。1729年,雍正帝就颁布了最早的禁毒法令《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

在一段时间内,禁令卓有成效,但还是有走私鸦片输入。嘉庆皇帝认为烟草会占用种粮食的土地,把烟草禁了。没烟抽的瘾君子们,干脆直接抽鸦片,发现比抽烟还更“精神”,一发不可收拾地上瘾了,鸦片甚至还有“福寿膏”的美称。


图片

清末吸食鸦片的男子


狡猾的英国人注意到,大清的鸦片进口量开始变大,而自己又坐拥孟加拉这块鸦片生产基地,直接运往中国,运输成本就能省很多。贿赂官员、武装走私,英国东印度公司大规模将鸦片运往中国,来满足日益庞大的瘾君子们。


图片

英国人大规模将鸦片输入中国,荼毒中国人(漫画)


当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时,入华的鸦片已达3万多箱/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鸦片更是疯狂输入,至19世纪50年代末,增至6万箱/年。1854年,上海进口货物总值为1262万两,仅鸦片就有911万两。

靠鸦片,英国人成功破局。


图片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以茶制夷:治标不治本


虽然喝茶也会上瘾,但茶给西方人带去的是健康。英国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寿膏”,却是穿肠毒药,让人在所谓的“极乐”中慢慢死去。

从贩夫走卒到官员、贵族,从南方到京城,男女老少,都好这一口。横卧床榻,手握烟枪,喷云吐雾,目光呆滞,精神萎靡不振。这是19世纪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世称“东亚病夫”。


图片

1719384532537.png



晚清吸大烟众生相,鸦片把中国人变成“东亚病夫”


面对鸦片的流毒,朝中有不少大臣认为,可尝试“以茶制夷”:

“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新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林则徐

“夷人赖以为命,不可一日欠缺之物,乃茶叶、大黄。而此二物,皆我中原特产。”

——曾望颜

“茶叶、大黄二种,尤为该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即必生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百龄



图片

晚清《茶景全图·采茶图》


林则徐、邓廷桢等起草的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中也强调:“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以茶制夷”是历代中央王朝治边且屡试不爽的大招,乾隆时曾用来对付沙俄。同样,茶在收缴鸦片的过程中也收到了奇效。但,通过茶换鸦片的补偿政策,跟交易没实质区别。


图片

民族英雄、禁毒先驱林则徐像


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也由此引燃。

1840年6月,中英两国终于在海上兵刃相见。


图片

中英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在船坚炮利面前,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竟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五口”通商,丧失主权,一段屈辱历史的开端。


禁绝毒品


毒品,荼毒生灵,祸国殃民。

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中国人民出重拳打击毒品。

因为淋过雨,才更懂得为别人撑伞。

当年全球第一个禁毒的中国,至今仍是世界禁毒的模范生。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禁绝毒品,人人有责!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