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
标题图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2024-06-23 14:53 晋江经济报、福建日报

作为福建海洋嘉年华的重头活动之一

丝路信使

福建省侨批与海上丝绸之路

主题文献展

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百福轩全新展出

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展

图片

这场由福建日报社指导,福建省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委宣传部主办,晋江市档案馆、新塘街道办事处、晋江经济报社承办的展览,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创新的展陈形式,彰显侨批作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见证的独特价值,让人深入了解福建华侨艰苦创业的奋斗历史,深刻感受牵动两地的感人情思和穿越山海的家国情怀。

看一纸侨批

感受满腔家国情怀

走进百福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中屏幕循环播放的视频《水客》,拼贴动画与拟人形象的制作方式生动展示着侨批的发展历史,其中以闽南语朗读呈现侨批信件的形式,也让游客更进一步了解闽南。

图片

“我们将展览设置为丝路相通、文脉相承、故事相传三个板块,展出福建省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的馆藏侨批相关档案精品。”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展览较为系统地呈现了19世纪以来中国国际移民迁徙、生存、创业和发展的历程,反映出侨乡和侨居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情况,力求彰显侨批作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见证的独特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和书信的合称,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侨乡。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18世纪80年代就有了相关侨批的记录。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侨批在中国清末民国时期最为盛行。侨批往返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侨乡,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忆,也讲述了许多华侨恋祖爱乡、艰苦创业、诚信守诺的故事。直至20世纪70年代归口中国银行管理,侨批终成历史。

图片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详细地了解侨批。华侨们出洋赚钱后邮寄回家改善生活条件,接着是支持家族发展和家乡建设,后来捐钱支援国家抗战,由‘小家’到‘大家’。我觉得闽南地区家族凝聚力强是有迹可循的。”在“故事相传”板块前,晋江人周兴星仔细阅读一封封侨批原文,读着1940年马来西亚华侨颜炎祜寄给福建永春妻子的侨批,看到他事无巨细关心家中小孩的婚事的信件,周兴星不时拿起相机拍摄记录。一份份侨批与老照片,将侨批背后的悠悠桑梓情与拳拳爱国心娓娓道来,让周兴星深刻感受到福建人自古以来爱拼敢赢、团结一心的品质。

凭珍贵记录

传承深厚海丝文化

图片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也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海丝文化遗存,其中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档案是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见证。

“我看到了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具备着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当年的信使和华侨之间可能并不熟知,但是却能帮助身处南洋的华侨带回钱、书信给国内的家人。”来自北京的游客张颖是第一次听说侨批,她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展览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能够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海丝文化和华侨精神。

图片

图片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以及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现代,福州甘棠港、长乐太平港、泉州刺桐港、漳州月港都曾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过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元时代的泉州港更是以“东方第一大港”闻名于世,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至今,八闽大地仍然保留着大量的“海丝”文化遗存,其中侨批档案以其独特的视角,诠释着福建人漂洋过海劈波斩浪,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程,承载了福建与海丝的记忆,成为海丝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重要历史符号。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让承载着海丝文化和华侨精神的侨批具有了世界意义。

时光流逝,记忆永存。泛黄的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史,诉说了异国游子的思乡情,更是见证了“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迁,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虽然水客的身影与批局的繁荣已消失于历史深处,但侨批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世界意义却历久弥新。

“守望历史,传承文明。我们希望通过闽南侨批档案的展出,引导海内外同胞共同铭记根脉乡愁,吸引更多人加入保护传承、开发研究侨批档案的队伍,共同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和‘华侨精神’。”晋江市档案馆馆长宋豫闽说。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