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漳平:检察建议“开良方”,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2024-06-14 11:06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4日讯(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赖文光 凌丽蓉)法治是最优的治理模式,一份好的检察建议,正如一剂社会治理“良方”。近年来,漳平市检察院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践行“小问题、大治理”,以高质量检察建议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地标效应 点亮“振兴路”


五月的南洋满目都是翠绿的茶山,水仙茶叶绿得发亮,这是漳平的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漳平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漳平市检察院能动履职,把争优创牌落到为群众化解急难愁盼上,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地理标志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中国名茶之乡”漳平,全市水仙茶种植面积为5万余亩,2023年总产量达6293吨,产值约6亿元。产业发展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对“漳平水仙茶”地理标志的保护。今年3月,漳平市检察院设立水仙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联络点,致力于为茶农、茶企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严厉打击侵犯漳平水仙茶商标、知识产权等行为,为水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检察支撑。

此外,漳平市检察院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水仙茶产业司法保护。在水仙茶采摘制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何确保制茶安全成为关注重点。今年4月,漳平市检察院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监督活动,联合住建局等部门深入南洋镇、双洋镇等12家茶企开展瓶装燃气安全检查。在走访中发现个别茶企存在橡胶管不合格或老化开裂、燃气报警器未安装或未正常使用等隐患。

“水仙茶制茶工艺需要用到瓶装燃气,如果不及时解决瓶装燃气安全隐患,可能会引起安全生产事故。”办案检察官赖文光说道。4月29日,漳平市检察院依法向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南洋镇、双洋镇等部门发磋商函,推动相关单位开展茶厂使用瓶装燃气排查整治工作,促进茶企安全生产,为水仙茶地理标志的发展壮大增添一抹“检察蓝”。


联动监督 共护“生态美”


“漳平市检察院虽在编干警不多,但亮点不少,靠的是各部门齐心协力,立足检察特色,守正创新。”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庆炫介绍道,以与人大联动监督为例,该院率先在全省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联动机制,携手抓实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扶贫领域等综合治理,其他检察机关纷纷来电学习,闯出了小院也有大作为的路子。

漳平市水资源丰富,境内九龙江水系发达,途经多个乡镇。近年来,漳平市生猪养殖业得到有效监管,但仍有部分养殖场违规排放污染物。

2023年4月,漳平市检察院开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携手人大等部门前往桂林、和平、芦芝、西园、南洋、赤水、新桥、永福、双洋等乡镇街道实地检查,发现有10家生猪养殖场因环保设施发生渗漏、未正常运行等原因导致污水直排,周边恶臭难闻,遂立案调查,并商请生态环境部门协助取样检测。同月,漳平市检察院先后向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生猪养殖场污染环境问题。

据了解,9个属地政府督促养殖场砌围墙、接管道,更换垫料消纳粪污,防止污水外溢。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效整治河流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推动生猪养殖场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

争先,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漳平市检察院与永春、大田等地检察机关建立“三江”水资源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被福建省检察院发文推广,有效破解跨区域污染治理难题;推动建立《漳平市流浪妇女、流浪儿童和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查收救管工作办法(试行)》,让“三类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再缺位;在福建省率先制定《助力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办法》,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市委政法委建立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律监督衔接配合,促进严格执法司法。


数据模型 实现“智治理”


“在这一年里,我们依托检察机关设计的公租房准入退出类案监督模型开展拉网式排查,先后清退了100多户问题租户,今年5月开始第一批分配,共有72户家庭受益。”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说道。

在大数据思维下履职办案,以数字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2023年6月,漳平市检察院“公共租赁住房准入退出类案监督模型”以其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获评第一届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优秀作品奖。

2023年3月,漳平市检察院在个案查办中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辖区公租房存在违规转租出借、公租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主管部门审查承租条件存在困难等问题。对此,漳平市检察院设计“公共租赁住房准入退出类案监督模型”,通过相关数据平台提取公租房承租人不动产信息、用电开户信息、户籍注销信息、刑事犯罪信息,精准排查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承租人。

如何破解承租人信息获取问题?数字化驱动是关键。漳平市检察院组织民政、供电、水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承租人身份信息与部门管理信息进行分析碰撞。通过监督模型对全市1093套公租房、2466名共同居住人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筛查出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线索200多条,建议主管部门收回公租房53套,通过检察建议挽回租金损失3.6万元,促进主管部门制定《公租房准入退出管理细则》。

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以一案之问,推动一方之治。龙岩市检察院依托该模型在全市部署开展公租房领域监督专项活动,强化公租房准入退出监管,推动涉公租房社会问题治理。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