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福州市连江县从2021年开始,以城区带动农村、以名优学校辐射薄弱学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连江,有“山海岛”、园区……城里的校长下乡村,为乡村学校带来了哪些“新东西”?学生、教师、学校又有了哪些“新收获”?
*******
最近这段时间,连江县蓼沿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翟明钗在一次次走教、教研、跟班学习和参赛中获得成长。下屿学校的黄羽萱,从对未来很迷茫到找到了求学的方向。苔菉中心小学四年级潘弈岑的妈妈发现,原本害羞内向的孩子变得大方自信了。在下宫中心小学,语数英老师眼里“头大”的陈同学现在每次都准时完成写作任务……而他们的变化源于学校的新校长。新校长的到任,为乡村小学带来了很多“新东西”。
让“教坛新秀”在山区成长
2021年12月,连江县文笔小学党支部书记邱少平调任蓼沿中心小学校长。在邱少平看来,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师成长至关重要。
他借助连江县文笔小学教育集团、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县名师工作室的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今年4月11日,连江县黄德宝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工作室协同其工作室成员走进蓼沿中心小学课堂。他们深入一线课堂,随堂听课。通过了解老师们课堂教学方式和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语文学科教学把脉问诊。
“除了语文学科外,还有数学学科,这两年共 15 场。这样的把脉问诊课很有意义,帮助教师思考课堂教学:要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喜欢。”邱少平介绍到,学校每周二、三、四分学科开展业务学习、教研集备、研课磨课等,还会每年选4-5名青年教师以跟班学习的方式参与名师工作室教研工作。
2022年入职蓼沿中心小学的翟明钗就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新校长来了后,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开展很多,学习的氛围很浓厚。”翟明钗告诉记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进步很明显。
作为中心校的英语老师,翟明钗一周6个半天“走教”,要给3个村小的四年级学生授课。在这样教研学习、授课实战的锻炼下,2023年2月瞿明钗老师在“金凤引领”人才培育工程之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让“乡土美育”在渔村绽放
近年来,连江县乡村教育在硬件改造、师资补充、经费提升等方面成果显著。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地区的美育资源略显不足。2020年,当连江县教育局局长张宗挺找到洪波时,他告诉局长:“我来自农村,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农村走一走,为农村的孩子做点事情。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农村的孩子恰恰需要多元的体验,需要美育。”
因为洪波坚定的“承诺”,之后,他从连江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调任连江县下屿学校校长。
洪波认为,乡村不是美育的洼地,而是高地。“就像‘鱼骨画’这种创作,农村孩子的素材比城市孩子多、题材更广,很有优势。”洪波说,“乡村拥有丰富的美育资源。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等,不仅可以作为场景融入教育内容,还可以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
去年秋天,学校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将课堂搬到大自然,带着孩子们寻找最美秋景。洪波还协同其名师工作室成员带着学生去村里写生,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笔,画家乡。
这样的体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从未有过,在一场场、一次次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家乡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今年就读初三的黄羽萱是该校大力推行美育的“受益者”。从小爱画画的她,在鱼骨画课上展露出她的天赋。“我看过羽萱的其他作品,也找来之前教他们美术的郑彪老师,发现她在美术这块是有优势的。在聊天中发现,羽萱自己对画画很感兴趣,想成为美术老师,走艺术类方向。”洪波后来找了羽萱父母,给他们举了很多美术生就业前景好的案例。经过几次交流,羽萱的父母支持孩子的选择。
“以前是迷茫,现在有了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现在各科成绩都有提高。”羽萱说道。
目前学校将渔村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校本课程《渔耕文化》,还结合本土特色,开设鱼骨画课等。同时,增设功能课程,如篮球、下棋、美术等,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
让“文化自信”在海岛出圈
从连江县城到苔菉中心小学是57公里的距离,陈道先每隔几天都要开车来回。
“当时进校道路未通,车要停在学校背后的山上,再往山下步行15分钟才能到达学校。第一次走进校园,当我看到学校有标准的环形跑道、宽敞的室内体育馆、明亮的教学楼,感觉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环境还不错。”2022年4月,陈道先从连江县进修校附属小学副校长调任连江苔菉中心小学校长,农村校的硬件环境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两年多的时间,他深挖“海洋文化”,确立了“海纳百川并举五育”的文化核心。他认为,在“海洋文化”熏陶下的新一代,应该具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生命律动,大海一样的潜力无限。
陈道先介绍道:“我们重视学生才艺展示,每周一不同班级轮流在国旗下展示才艺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中增强自信,在活动实践中逐渐养成好习惯好行为,形成宽容接纳的好品质。”
丰富的校园活动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潘弈岑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写照。
初来苔菉中心小学,陈道先发现同事家的一个孩子,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通过了解得知,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内向。“于是,我便在课余时间和他聊天,发现他喜欢阅读和弹钢琴。”通过几次聊天,潘弈岑渐渐地会主动跟陈道先分享读书心得。遇到老师,也开始主动问好了。
2023年5月,学校举行首届器乐比赛,潘弈岑主动报名,为全体师生带来了精彩的钢琴独奏表演,并获得校乐器比赛一等奖。
陈道先坦言,“把城关开展的一些活动带到农村,也让农村的孩子体会体验。这两年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我深感欣慰。”
让“阅读行动”在园区浸润
2022年4月,连江县下宫中心小学也迎来了新校长姚朝相。
初到下宫小学,他就把班级后面图书角的铁柜子换成崭新的木书架,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考虑到乡村孩子的家里藏书较少,他又一头扎进学校的图书馆,为孩子们挑选图书。
“乡村的孩子鲜有机会能够走出去看世界,阅读是他们认识世界、理解生活、丰富内心的重要方式。”姚朝相认为,阅读能够带给孩子一生的影响。同时,他也深刻地认识到广博地阅读是打好习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写作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提起写作文,很多孩子都“头大”。姚朝相发挥自己在习作方面的特长,担任五、六年级的习作老师。他和孩子们保证:我的习作课,保证每节课都有哈哈大笑的笑声,保证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习作的技能点,保证每节课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在姚朝相引领下,在语数英老师眼里“头大”的陈同学每次作文都准时完成,而且写足了600多字。他不仅自己完成了作文,还作为批改小组长帮助老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
“自己上好作文课是不够的,要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进步才行。”姚朝相毫不保留地开放自己的习作课,热情欢迎老师们随时参与他的习作教学。在他的带领下,全校语文教师申请了县级习作课题《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不仅是对乡村孩子习作教学之路的重要尝试,更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
养成完整强健的人格,拥有坚定的目标、向上的状态、乐观的精神,人生也会随之改变。城里校长的到来,为乡村小学注入新的想法和理念。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的教学方式,为乡村学子带来全新的体验,充盈了他们的内心。
连江县教育局局长张宗挺表示,实施城里优质小学副校长调任农村校任校长这一举措是希望将先进理念带到农村,让农村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连江县已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级复核与省级评估并申报国家评估。“2023年,连江县被确定为福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们将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全学段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有效举措,创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治理新机制”。
相关链接》》》
近年来,连江教育人朝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努力。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把教育项目纳入县政府发展规划、年度为民办实事主要工作任务项目。2021年,连江县作为唯一县域代表福州市接受福建省“对市督导”延伸实地核查,受到市政府表扬。2023年,连江县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成为全省入选“全国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的唯一县区。
在巩固“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连江县大力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农村学校提升工程”。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65亿元,新改扩建连江一中、黄如论中学等18所学校19个项目建设,提升改造文笔中学、鲤鱼山小学等25个项目,连江一中恢复初中部、新成立附属中学(增设高中部),增加优质学位1.53万个,教育资源布局得以持续优化。
同时,实施“1135”人才培养,全县现有各级名优骨干教师921人,名师(校长)工作室3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2021年以来,认定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174人,占全县现有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41.5%;2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5人入选国家、省厅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4位高中优秀教师被确定为福建省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人选(全市唯一),2023年9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授予“全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图片由各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