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儿童节 | 真羡慕!古时别人家的孩子懂茶,又懂事!
2024-06-01 09:38 茶道CN

今天,是“6·1”国际儿童节,首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平时,我们关注茶界茶圈,关注的几乎都是成人世界的茶事。尽管镜头里偶尔也有小盆友,但更多的是表演性较强的少儿茶艺或是孩子喝茶时的抓拍。

其实,从古至今,小茶人们从未在茶事里缺席。喝茶、备茶、煮茶、采茶、拣茶、游戏等场景中,都有他们活泼可爱的身影。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到古代,看看千百年前小盆友们的茶时光吧。


婴戏:玩儿也不忘喝茶


婴戏图,顾名思义,是描绘儿童玩耍嬉戏的画作,属人物画的一种,是了解古代儿童生活的经典题材。

发展到宋代,婴戏图迎来黄金时期。其中,苏汉臣、李嵩艺术成就最高。

传为苏汉臣所作的《长春百子图卷》中就有儿童喝茶的场景。


图片

(传)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卷》,绢本设色


在这幅5米多的长卷上,生动地描绘了百童嬉戏的画面:或对弈调琴,或扑蝶垂钓,或泛舟采荷,或泼墨挥毫……他们的天真无邪,即便是隔着千年,也能感受到满满的欢声笑语。

展卷细观,画中有2处涉茶——

一座凉亭中,三四童子围在几案旁,一个在濡笔染翰,身后两个在注目观看,还有一个则静坐于旁,面前摆着一壶茶和一只白瓷瓯,似在啜茗赏景。


1717205491921.png


围观挥毫泼墨的诸童左边树下,一童子端坐案前,正专注于抚琴。旁一童子,侧耳闭目聆听。琴案上,一炉香,一盏茶。抚琴,焚香,啜茗,饮何雅也!


1717205544244.png

明清时,婴戏图也被搬上了茶杯、茶碗等茶器,童真入茶,妙趣横生。


1717205584484.png


煮茶:吹嘘对鼎䥶


古时的儿童,不但会喝茶品茶,还会煮茶。煮茶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

晋·左思在《娇女诗》中就生动刻画了两个女童煮茶的场景:“止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䥶。”为了让茶快点煮好,她们就一直朝茶鼎吹气,十分顽皮可爱。


图片

“吹嘘对鼎䥶”(宋·张激《白莲社图卷》,纸本水墨)


咱们伟大的“茶圣”陆羽小时候,就煮得一手好茶。收养他的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只喜欢他煮的茶,且念念不忘。


图片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历代茶画中,童子煮茶似乎是标配。童子负责备茶煮茶,文人雅士负责风雅优雅。


图片

宣化辽墓壁画《茶道图》


比如,朱权《茶谱》:

“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飘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饮毕,童子接瓯而退。”

据此来看,童子参与了备茶、煮茶、奉茶、收拾的全程。明代许次纾《茶疏》中还将“粗童” “恶婢”列为茶事中的“不宜用”。

孩子们对茶文化的贡献,拒绝被忽略!


图片

元墓壁画《奉茶图》


劳动:我也是个小能手


在茶乡,儿童参与采茶、拣茶的劳作,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图片

清代贸易图中的制茶场景


上图描绘了清代某茶乡茶季时繁忙的劳作景象。

作坊里,妇女们在忙着挑拣茶梗,一红衣小儿在旁边帮忙。前景左下方,一绿衣女子牵着一个蓝衣童子,他手里也提着一小篮刚采回的茶青。

这一温馨质朴的场面,相信很多从小在茶乡长大的“60后”“70后”“80后”都倍感熟悉亲切。


1717205743644.png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还到田间地头给长辈端茶送水,或是大人干活时打打下手。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代贸易图


如此勤劳的孩子,永远是古代别人家的孩子,无不让我们这些21世纪的家长们羡慕嫉妒恨呐!


CHILDREN'S DAY

儿童节


在古老的诗行画卷中

我们遇见了千百年前的孩子们

或挥毫抚琴,或煮茶奉茶,或采茶拣茶

一个个可爱的身影

无不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

洋溢着天真活泼的童趣

千年后的今天

一杯芳醇的茶

依然呵护着孩子的健康

滋润着稚嫩的心灵

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童心如茶,纯真无邪

祝全天下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也愿大朋友们

童心未泯,归来仍是少年!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