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世界舞台上,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共同拥有一种深沉优雅的热爱——产自中国的茶叶,他们往往被称为国际茶人。他们的味蕾、心灵与中国茶紧紧相连,是全球弘扬传播中华茶文化的重要使者。
《茶道》公众号推出“与茶丨跨越国际的茶缘”系列报道,讲述国际茶人与中国茶的故事,本期走进马来西亚紫藤集团。
“在大马,茶文化发展的拼图上必不能缺的一块是紫藤”。
紫藤文化企业集团(以下简称紫藤)是马来西亚茶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它以茶为圆心,以文化为半径,并有机地融入了南洋文化特色,画出了一个集茶饮食、茶文化、茶保健以及茶文创于一体的“大圆”。
紫藤茶坊的开辟提供了全新的茶消费体验空间(紫藤供图)
众所周知,茶文化复兴滥觞于中国台湾。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以新茶馆精神为代表的茶文化复兴之风,最先吹拂到大马。
1987年,在台留学毕业回国的林福南先生,携一群青年学子,在吉隆坡开出了当地首家以泡茶、品茗、教客人泡茶为重心的紫藤茶坊。这些学子中就有当今闻名国际茶界的陈婵菁、萧慧娟等茶人。
紫藤集团创始人林福南
现代茶艺馆的出现,对大马饮茶方式的转变几乎是革命性的。它一改过去藤箱保温壶、大茶壶泡、锅煲烹煮等“粗饮”方式以及在传统茶行、杂货铺、中药铺、香料铺买茶的消费方式,而是提供一个专属于茶的消费体验空间,让人在饮茶中感受美和人文的触动。
此后十年,在吉隆坡、八打灵、槟城、怡保、马六甲、新山等城市涌现出许多现代茶艺馆,最高峰时有近百家,形成了第一波茶文化复兴浪潮。紫藤团队又趁热打铁,先后在八打灵、怡保开了分店,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纯粹的喝茶转变为对文化空间、文化生活的向往。
1995年,茶馆热渐退,加之受外部经济、政治形势影响,全马现代茶馆进入低潮。这也预示着茶坊将要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升级”。
1996年,紫藤茶艺中心在吉隆坡苏丹街开业,系当时全马最大的茶艺店。它由紫藤茶坊转型升级而来,是专业化的现代茶行。
紫藤茶艺中心又带动了马来西亚第二波茶文化复兴潮(紫藤供图)
紫藤茶艺馆是马来西亚现代茶艺馆的一面旗帜(紫藤供图)
“虽然转型让人们又重新回到家中喝茶,但这并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人们把已经学会的茶法、茶叶和茶具带回家,带去办公室泡饮,引发现代茶行投入作业。”曾任紫藤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的许玉莲说。
紫藤集团编著的《约会中国茶》
与其它茶艺中心不同的是,除了销售茶、茶器,紫藤还把茶的文化“触角”伸展到餐饮、出版、教育培训、策展等行业,创造了多项“第一”:1998年,开办了首家茶膳餐厅紫藤“茶原”;1999年,出版了国际首部中英双语入门茶书《约会中国茶》,一度“洛阳纸贵”;2000年,全马首家规划正统茶艺教育工作机构——紫藤茶艺学习中心正式启动;2002年,紫藤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及首届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节。
作为大马茶艺教育的“拓荒者”,紫藤茶艺学习中心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广茶艺、讲授茶知识,常年举办儿童茶艺班、青少年茶艺生活营及成人茶艺课程,并与文教团体或高校联办茶艺活动,培养更多的年轻爱茶人。
生活是紫藤的本质,文化是紫藤的灵魂。紫藤,让人们在每一个平凡的生活日常中,约会中国茶,享受茶艺之真善美。
策划|郑光生
编辑|陈闻彦 审核|吴少宇 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