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南平
标题图
关注!本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持续关注顺昌
2024-05-27 11:37 新顺昌

5月19日以来(至25日)

上级媒体聚焦顺昌

发布报道39篇

其中

《人民日报》上稿1篇

《福建日报》上稿2篇

《东南网》上稿10篇

《新福建》上稿7篇

《闽北日报》上稿12篇

《学习强国》上稿7篇

快随小编看看

顺昌近期部分上稿情况

↓↓↓



01

人民日报

5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顺昌县博物馆举办“城市AR秀”观赏活动》。



顺昌县博物馆举办“城市AR秀”观赏活动


(通讯员 徐华山 刘雯玮)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关于鼓励支持文博场馆运用VR、AR、元宇宙等建设沉浸体验空间、利用AIGC等人机协同方式开展营销内容创作精神,顺昌县博物馆于5月18日,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在顺昌县博物馆新馆北侧富金湖岸边,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虚拟增强现实,开展城市AR秀观赏活动,为观众提供一个全新的文旅活动体验。


顺昌县博物馆新馆北侧富金湖岸边,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虚拟增强现实,开展城市AR秀观赏活动 徐华山 供图

活动期间,观众只需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安装下载“顺昌博物馆AR秀”,就可以浏览和聆听相关文旅推介视频,新颖的活动方式和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吸引了许多观众,现场使用人数众多,反响热烈。据统计,活动期间观看此次城市AR观赏活动的参观者多达千余人。


活动吸引许多游客参加 徐华山 供图

此次活动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宣传和推介顺昌特色大圣文化和文旅景区景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体验。AR技术在博物馆领域内的应用,响应了国家对智慧博物馆运用现代手段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的要求。今后,顺昌县博物馆将继续结合新科技新技术,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发展水平。


顺昌县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宣传和推介顺昌特色大圣文化和文旅景区景点 徐华山 供图


02


东南网

5月22日,《东南网》报道《科特派宣讲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科特派宣讲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科特派专家团队到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食用菌产业园跨村联建示范基地,开展菌草、食用菌种植培训。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5月22日讯(通讯员 徐华山 雷斌凌)5月21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林冬梅带领科特派专家团队到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食用菌产业园跨村联建示范基地,开展菌草、食用菌种植培训。

“巴西蘑菇的菌丝正处在快速生长阶段,要加强菇棚的通风透气,特别要注意杂菌污染,发现红曲霉菌,要及时拣出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当日,科特派团队的专家们在现场查看食用菌生长情况后,随即集结了周边乡镇种植能手、技术人员、合作社、企业和农技管理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宣讲。

科特派团队专家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讲起,结合顺昌当地特色,详细讲解了菌草栽培竹荪、巴西蘑菇的特点优势及技术要点,牢牢抓住了前来听讲的村民的心。大家踊跃提问,互动交流,收获满满。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们种植菌菇更有信心了,我计划明年再扩大菌菇种植面积。”言语间,石溪村菌菇种植能手吴斌难掩内心对科特派的感激。

据了解,2022年以来,洋口镇为破解就村抓村、单打独斗、村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采用“跨村联建”的模式,整合解建村、石溪村、光明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成立上洋跨村联建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60亩,建成食用菌大棚29个、拌料场1处、竹荪基地1个,农产品展销中心、菌草加工基地也在紧张地建设当中。

为做好食用菌基地的运营,洋口镇还积极探索“联建党支部+企业+高校+农户”合作经营模式,对接本地企业福建省顺昌县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开展“村校企”三方合作。

“我们将菌种发放给农户种植,并回收产品,与菇农建立利益共同体,增强菇农种植信心。”顺昌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桂荣说。

洋口镇党委副书记程文志表示:“乡镇将定期邀请省级专家、乡土科特派,为村民送政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业企业、农户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03

新福建客户端

5月24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小鱼“游”出发展新路 提振渔业发展信心》。


小鱼“游”出发展新路 提振渔业发展信心

5月21日,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举办的“淡水鱼繁育和养殖技术培训暨良种推介会”在明晶田园综合体举行。


培训旨在提升我省淡水养殖品种选育与养殖技术水平, 助推我省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内遗传育种和病害防控等方面的6位专家向参会人员普及了国家及省里近年选育的新品种、养殖模式和病害防控技术。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 李家乐

刚才介绍的草鱼“沪苏1号”,是我们团队经过20年培育出来,生长率快20%左右,成活率高10%以上的草鱼的新品种。
现在一般的草鱼,养两年才上市。我们的草鱼因为生长快,成活率高,养一年就达到一斤,可以上市。

福建省作为水产养殖大省,2022年全省淡水水产养殖总产量达92万吨。其中,草鱼以17.7万吨位居第一。这离不开它的价格优势。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 李家乐

草鱼价位不高,7、8块钱,贵的时候10块钱,都能消费得起。我们产量这么高,价位这么低,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满足老百姓的消费、改善膳食结构,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近年来,顺昌县把菌草作为“致富草”“幸福草”,郑坊镇作为国家生态乡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省级食用菌产业强镇等,菌草种植面积达1500亩,为明晶田园综合体即将开展的草鱼养殖提供支撑。
明晶农业通过科特派制度,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时对现代化渔业养殖进行技术指导。





明晶农业董事长 卢璋

目前有两个重大项目在推进,其中一个是种苗繁育场,繁育日本锦鲤,这个比较成功,已经成功受精二十几万尾。另一个是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这个厂已经建成投产。

本次推介会,通过淡水鱼专家在新品种、新品系的研究和推广上的介绍,领头企业引领示范,重振了养殖户的信心。以明晶农业为例,它以高质量、高水平、大规模、集约式的基地建设和育苗模式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政府有关政策与市场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各市县种苗基地、品种选育基地通过搭建“金字塔”产业模式,补齐短板,打造渔业品牌,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董在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忠卫、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处长朱红、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吴斌等相关人员参会。

04

学习强国


5月24日,《学习强国》报道《社会治理 | 福建顺昌: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社会治理 | 福建顺昌: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下象棋、写毛笔字、看电视、打桌球、打乒乓球……日前,在“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西岗社区嵌入式老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群众正三三两两开展各类休闲娱乐项目,其乐融融。

社区老年群众在西岗社区嵌入式老年服务中心下棋(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活动场所很好,我们每天都过来。”社区居民张茂元每天都到中心跟老朋友下几盘棋,这也成了社区大部分老年人的固定活动。

西岗社区成立于2020年5月,由林业小区、公廉租小区和铁路融华小区三个小区组成,共122幢3908套住房共7000多人,其中老年人约2000人。近年来,西岗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探索全民参与多元共治,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西岗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设置网络电视观影、棋牌室、书法室及健身房、医务室等功能区,为老人提供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服务场所。

“我们社区充分利用中心功能,常年常态化开展合唱演出、美食制作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生活。”西岗社区党委书记林建华告诉记者,西岗社区通过盘活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建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举行爱心助困、宣传教育、生态环保、便民助民、节庆活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邻里一家亲、党群心连心”的邻里文化氛围。

在西岗社区林业小区空巢老人欧元瑞家中,双溪街道西岗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黄翠萍、董兰帮助老人整理家务,同老人话家常。

西岗社区志愿者到辖区高龄党员、困难党员、低保户、退役军人等群体家中慰问(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西岗社区,有不少像欧元瑞这样的空巢独居老人。“初步摸底,社区目前有143位老人有志愿服务需要,他们大多独居、空巢,部分失能,需要陪伴和关爱。”林建华说,针对这类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社区组建巾帼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队伍,创新推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机制,即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入虚拟银行,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或者物品。

“我现在已经60岁了,等我以后再老点,就可以用现在存的积分兑换服务,互帮互助。”记者在董兰的服务积分手册看到,她目前已经累积了23时志愿服务时长,按照“时间银行”规则可以支取30%服务时长兑换成积分用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70%服务时长存储起来,将来有需要时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

“时间银行”志愿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机制是西岗社区解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居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社区治理新合力。“社区就是大家庭,单单靠社区工作人员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林建华表示。“时间银行”推行以来,在党员示范带动下,社区已有100多名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已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康、助乐、家事帮助、心理辅导等居家养老志愿服务723人次。

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是常有的事,也考验着社区的治理能力。

日前,西岗社区林业小区党支部就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研究小区A区7栋居民上下楼管道漏水问题,经过业委会、物业、当事人、维修方多方沟通,顺利调解了这起矛盾纠纷,解决管道漏水问题。

这是西岗社区依托小区党支部,推行“征、议、商、定、办”集事议事机制,推动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的一个缩影。为更好服务居民,西岗社区构建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为框架的“大党建、全覆盖、精细化”党组织体系,以党组织+网格化,织密社区治理“一张网”。

“通过‘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实现了‘小事急事马上办、大事难事商量办’。”林建华表示。

目前,西岗社区已构建由社区“两委”、楼栋长、党员代表组成的一二三级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180人,形成“一网多用、共治共管”格局,打通了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