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古渡云集!新港崛起!翔安走透透带你开启古渡码头的传奇之旅……
2024-05-23 18:26 业翔民安

翔安走透透

开启古渡码头的传奇之旅


“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历史文化悠久的千年翔安,山有山的曼妙,海有海的浪漫,田有田的诗篇,厝有厝的呢喃,她从古老的岁月中悠悠而来,在新时代绘下壮美画卷。今日,跟随《翔安走透透》的镜头,把目光对准天风浩荡,极目海天一色的蓝色画卷,看翔安延绵漫长的黄金海岸线上还有多少古渡码头迎来送往,听那些海丝远航的传奇佳话。
PART 01
莲河古渡口

翔安的莲河古渡口,与大、小嶝岛仅一水之隔。这里曾是两岸军用物资转运的重要渡口,更是民间商贸及盐务管理的集散点。

莲河古渡口地处翔安与泉州南安交界,《厦门市志》记载,航路三面畅通,港口深阔无暗礁,既是对外通商口岸,又是避风良港,明代即为闽南著名的渡口。1661年,郑成功就是从这里率部跨上金门诸岛,收复台湾。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从这里踏上解放金门的征程。新中国成立后,莲河古渡口更是成为大嶝、小嶝、角屿三岛居民客货运输以及驻军部队人员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
海陆运的通达也为莲河地区带来了活色生香的烟火气,繁华的莲河老街就此形成。你能想象到这里曾经是像威尼斯一样的水港。涨潮时,人们可以将小舢板驶入老街,停在商铺的门口。
古渡口早已停用,老街的繁华也已成过往。但如今,莲嶝大桥直通厦门翔安机场,科创新城在此启航。古渡往事即将书写连接两岸、通达世界的新篇章。
PART 02
大嶝港

大嶝岛、小嶝岛和角屿岛四面环海,是天然的海港,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是连接金门、台湾的重要枢纽。

大嶝港区包含大嶝、小嶝、角屿3座岛,北面与莲河码头遥相呼应,南面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清代时期,大嶝港区的航运就相当发达。据《同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仅马巷厅所属四澳(陈坑、刘五店、澳头、大小嶝),有大小船只369艘。同治、光绪年间,大小嶝港注册纳税的商船有四十艘,往返厦门、汕头、福州、台湾等地。从这里出发的“邱大顺”号,更曾远航琉球群岛。

新中国成立后,大嶝港区陆续建立了田墘码头、大嶝航运码头等。1992年之前,这里曾先后修建过15座码头,是连接大陆的主要水上通道,也是中转小嶝岛和角屿岛的重要节点。

桥从海上过,便道通岛来。大嶝航运码头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不久的未来,一座亚洲一流的现代化国际交通枢纽——厦门翔安机场又将从这里再次向世界出发。
PART 03
澳头古渡码头

古渡安泊、海丝远航。位于翔安澳头的古渡码头,始于宋,盛于明清,是古代帆船队走南闯北,做世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古渡口。

1821年,由澳头古渡码头开出的第一艘大帆船历经万里波涛汹涌抵达新加坡,成为大陆第一艘开往新加坡的帆船,开启了澳头人出洋海外谋生图强的新时代。
据介绍,海上贸易的繁荣离不开澳头古时候的造船业,最鼎盛的时期有46艘木帆船。古渡码头让多元文化、贸易再次汇集交流,澳头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侨乡,目前,有澳头籍的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23个国家和地区,有2万多人。

古时,这里地势险要,是兵家战时必争之地,澳头民兵哨所还屹立在古码头边,古渡繁华褪尽,但在它旁边的海翔集装箱码头和客货码头早已接过它的重任,续写古渡码头船政文化的新辉煌,让还海丝文化换发勃勃生机,如今澳头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镇、金牌旅游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PART 04
刘五店古渡口

翔安刘五店自古以来就是个古渡港口码头,它曾经是厦门最早的官渡,和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早在宋元时期,刘五店就陆续设立了驿站和官渡。《翔安区志》便曾记载:宋元时期,同安的生铁和青瓷器(珠光瓷)从刘五店出港,经泉州远销东南亚及日本。 除此外,在明、清时期还陆续被设为水寨、钱粮口岸(隶闽海关)、海关。据资料记载,1821年2月,我国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货船和新加坡开埠的第一条商船正是由刘五店港驶出。

位于刘五店码头旁的这条古朴的老街,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它是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见证。

如今刘五店码头和老街虽没有了船来人往的喧闹繁华,但翔安大桥从这边如长龙入海,拔地而起的凤翔新城将带着它焕发新生、展翅腾飞。

PART 05
塘厝港

在翔安的民安街道,藏着一处曾有“小香港”之称的古老港口——塘厝港。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塘厝港一直是周边百姓的重要港湾。

塘厝港位于亭洋至赵厝之间的海岸线上,曾是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一直沿用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船只从港口出发,途经下潭尾和琼头,进入集美海域,与厦门岛及沿海各港互通有无。商贸最繁华时期,塘厝港沿岸建起一排长达百米的货栈和商号,方便装卸、堆放货物。
沧海桑田,百年塘厝归于平静,但遗存下来的古桥水闸、建筑、痕迹,都是曾经辉煌岁月的见证者。
现在,塘厝港的周边建起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滨海浪漫线。过去和未来在此相连,历史滋养着新城市的发展。空闲时,不妨走进塘厝港,听海风讲过去的故事。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