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一方水土,十里乡贤。乡贤,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在古雷大地上,越来越多有情怀、有理想、有力量的乡贤们正在各行各业赓续奋进,为家乡增光添彩,齐心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古雷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乡贤同心促振兴
“双向奔赴”的奋进故事
青蓝接力,共赴榕树之约
“我们正和沙西中心学校、古雷开发区美术协会对接,要做一个‘一棵榕树带动一个产业’为主题的榕树产业图册,展现一代又一代榕树从业者的工匠精神,加强青少年对沙西榕树特色产业的传承和教育。”沙西榕树协会会长李井泉说道。
“中国榕树盆景之乡”沙西镇 沈昊鹏 摄
沙西榕树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宋代,沙西古刹海月岩曾种植多株古榕树;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奉旨在沙西遍植榕树。1978年,沙西人复始人工培育榕树盆景。1995年,沙西镇高林、庄前、高山等村的村民采本地榕树种子育苗,移栽塑料袋,培育根块长到500克后上盆销售。1998年,沙西全镇开始推广,并逐步形成特色的优势产品。2000年,沙西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榕树盆景之乡”称号。2011年,沙西镇又成功申报注册“沙西榕树”国家级地理标志。
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群有经验有技术的领航者,他们有超前的思维和行动,为沙西榕树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和不竭的动力。他们就是“沙西榕树乡贤”。
李定金是第一个下田种瓜榕,按斤卖榕树的先行者,他探索用煤渣跟细沙混合种养瓜榕,种出的榕树根又大又白,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加福是发掘榕树独特造型的践行者,他上山看到好看的榕树,就会挖回来精心修剪,将其变成精美的榕树盆景,先是零星的广东人上门来买,后来就整车装载到广东去销售;李千枝、李宝新是最早跑榕树出口的带头人;还有李建设、李福来、李良木……老一辈优秀乡贤脚踏实地、拼搏进取,将榕树苗木培育和榕树盆景栽培变成了前景看好的富民产业。
创新发展,绘就振兴蓝图
如何让这片绿色打响品牌知名度、激活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乡贤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最大课题。
漫步沙西榕树特色产业发展园,仿佛置身于榕树盆景勾勒的“童话世界”里,只见榕树盆景如人参,似酒瓶,若瀑布,千姿百态,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地点缀分布在村道民居之间,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景朗然在前。
沙西镇现有榕树种植面积12600多亩,花圃500多家,带动从业人员1.6万人,榕树远销荷兰、意大利、德国等41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镇正充分利用“中国榕树盆景之乡”的优势,以及“中国根”和新注册的“沙西榕树”品牌的名牌效应,通过“互联网+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乡村振兴。榕树一条街航拍图 詹照宇 摄
然而,由于缺乏创新,加上榕树盆景在市场上已经形成过剩饱和,产品附加值低又导致价格一直无法上涨,沙西榕树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亟待破解。
漳州晟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李合荣、李合有兄弟凭借多年的榕树种植与养护经验,探索开发榕树产业周边领域,并争取到多家大型央企、民企的项目合作,将仅限于卖产品拓展为综合服务的业务领域,逐步从原本单一的榕树种植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为综合性园林生态企业;漳州顺新园艺有限公司的李茶香带头开发科学种植模式、推广优质种苗、综合利用榕树枝叶制药,并大胆创新开办出口贸易公司,带动周围200余家农户发展榕树种植,帮助100余名农村家庭妇女就业;永鑫园艺场的李志永注重探索造型创新,以榕树为素材,通过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等技术精心加工培育,使其成为艺术造型独特的盆栽榕树,既展现沙西人民精湛的盆景培育技艺,又大大提高榕树盆景的价值;漳州艺泉园林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的李艺泉在开拓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绿化苗木种植与销售、园林绿化养护等领域的同时,还致力于挖掘沙西榕树的药用、食用及护肤等方面价值,进一步打造沙西榕树品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探索沙西榕树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