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在幸福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打造出“六人自智小组”育人模式。“自智”中的“自”指自主、自律、自学、自育、自强,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智”则指智力、智能、智谋、智慧、智行,助推师生成长、学习、迁移和生成智慧。教育是唤醒,双十附校希望发展师生自我定位、自觉自助的“自智”之力,在学习中形成面对未来的思维和智慧,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成为更好的自己,追求幸福人生。
六人小组 打造幸福成长圈
在双十附校的小学部和中学部,每个班都有6—8个“六人自智小组”,组内的成员们住得近、兴趣爱好相近、心更近。其实,组队学习在中小学中很常见,而双十附校“六人自智小组”的亮点,在于突破了小组学习仅限于课堂的传统模式,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利用同辈群体间的积极作用,实现个性化与集体化的教育融合,打造出有幸福感的“六人小组”成长圈。
每一个“六人自智小组”都是紧密的团队,既是共同进步、相互争鸣的学习伙伴,更是谊切苔岑、并肩作战的队友。三年级的小雨(化名)过去成绩薄弱、沉默寡言,如今在“六人自智小组”中变得自信而活跃。他说:“以前我总是害怕回答问题,怕出错被人笑话。但现在,有了伙伴们的鼓励,我敢于表达,也学会了倾听。”在“六人自智小组”中还有随班就读的孩子,在组员们的帮助下,每次的课堂展示,他们都不曾缺席。
课堂外,“六人自智小组”一起读名著、排话剧、表演才艺……该模式下,学生产生了内生动力,在团队合作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六人自智小组”如同一幅成长画卷,记录着学生在合作、共生、共鸣中成长的足迹。
双十附校副校长尤露娇强调:“‘六人自智小组’所体现的,正是‘一个都不能少,每个都要好’的思想内涵。”
三支队伍 共绘师、生、家幸福篇章
凭借灵活性、互补性和实践性的优势,“六人自智小组”走出校园,前往魁星楼、赤土村、集美鳌园等红色基地,用足迹绘制出“鹭岛红色地图”,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研学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让每一个成员被看见,也让每一个成员的能力有发展。
实际上,每个“六人自智小组”的背后都代表着6个紧密联系的家庭,校内1000多个小组覆盖了校园周边的小区、街道和社区,如同一个个基点,形成了独特的协同育人生态和有力的文明社会群。
双十附校认为,家长是教育的合伙人,幸福的父母才能成就幸福的孩子。家长们参与到校园活动、食堂管理和互动课堂中。其中,家长导护队又被称作“最强站队”,“站队”里队员多、积极性强、站岗时间长,风雨无阻地守护着孩子们上、下学的平安路。有的家长一站就是十年,在孩子毕业后依然到岗。合作伙伴间必然要共享、共进,学校不仅在周末开放实验室、图书馆和运动场馆,还设置了家长学校提升家教水平。家校联动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筑起了坚实后盾。
感到幸福的还有双十附校的教师。教师团队也展现出了“团结合作”和“每个都要好”的发展态势,学校和青年教师、资深教师都签下了“五年成长之约”,通过创机制、搭平台,以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平台诊断、微循环建设等方式阶梯式、全方位地培养教师,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让每一名教师都过上幸福且有尊严的教育生活,使教师发展成为立校之基。
双十附校通过家校师生共同发展模式,实现办学追求与社会责任结合,让个体和家庭在幸福教育中成长。
学校名片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创办于2013年8月,是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与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合作办学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第一要义,确立了“为人生奠基,让生活美好”的办学理念,培养坚持运动、乐于劳动、热爱阅读、喜欢艺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合作的新时代好少年,培养会生活的未来行动者,努力把学校办成合作办学的典范和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