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漳州台商投资区:挖掘多元价值 打造美丽休闲乡村
2024-05-06 10:03 海峡导报

    站在桥下,向前延伸的沥青公路与厦漳同城大道的高架桥形成夹角,远方则是沙洲大桥高耸入云的桥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处绝妙的“打卡点”,这里也火出了“圈”……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漳州台商投资区作为漳州著名侨乡,也是众多台胞的聚集地。多元的文化氛围,孕育了台商区的发展底色,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方向。

    近年来,台商区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紧紧围绕农业更强和农村更美的目标,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融乡村旅游、特色研学科普、党性教育观摩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

    近日,漳州台商区组织多家主流媒体在台商区沙洲村、杨厝村、鸿渐村等多地采访,直观感受台商区角美镇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缩影。

    角美镇副镇长杨道镛在接受采访时说:“沙洲村、鸿渐村、杨厝村的嬗变只是台商区角美镇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缩影。角美镇充分发挥各村的区位优势、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和传统产业优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休闲乡村。”


▲沙洲村网红打卡点


▲沙洲村一角

  

沙洲村

除了网红点,还有蛙声一片


    走进沙洲村,发现这里不仅有网红打卡点,一片繁忙的农耕作业场面,也令游客“大开眼界”。

    刚刚插入稻田的水稻秧苗,翠绿惹眼。远处,村民们还在精心整理着分割成数块的水田。沿着彩虹跑道行走,工作人员正在抓紧布置农耕市集,迎接“五一”假期的游客……

    据介绍,沙洲岛是九龙江下游西北两溪交汇处的冲积沙岛,土壤肥沃,灌溉水系发达,共有170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是台商区耕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台商区积极谋划和实施沙洲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依托岛上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特色农产品等资源,通过利用其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水系资源,连片种植粮油作物,有力推进耕地保护。

    随着沙洲岛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岛上各式各样的活动频繁上演,已先后举办了灯光秀、“春耕春播”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五一”小长假期间,举办了沙洲岛首届露营生活节、沙洲岛特大桥主题摄影展、沙洲岛首届田园漫跑节、沙洲乡村篮球邀请赛等文旅活动,打造乡村振兴网红“打卡点”,持续为沙洲岛的文旅产业“上分”。“那边的农田,实现稻蛙共生、稻鱼共生,等到夏天,这里将是蛙声一片。”沙洲岛乡村振兴工作小组成员、漳州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陈思越介绍说:“沙洲岛的乡村振兴工作目标,是打造受市民喜爱的旅游景点、闽台融合发展的亮点,以及台商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目前,已经建成了共享农庄、露营地、文体公园、彩虹路以及一系列的文旅配套设施,并以沙洲大米、沙洲红糖为原料开发《沙洲大米上新啦》礼盒、《龙江有鲤》礼盒等,利用文旅发展为当地农产品赋值。”


    ▲杨厝村杨氏家庙古建筑群航拍一隅 林华伟/摄


▲杨厝村乡村振兴产业园一角


杨厝村

“穿越时空”村民吃上“旅游饭”


    走进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杨厝村,一眼就能见到三座并排的两进大厝。始建于嘉庆年间的林氏义庄至今外观保留完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光阴的故事,充实着杨厝村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介绍,杨厝村除了林氏义庄,还有杨氏家庙古建筑群、养真楼、“红楼”和“黑楼”“新厝和旧厝”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穿梭在杨厝村的历史古建筑群间,似乎置身于20世纪的闽南,归乡赈济的赴台乡贤、慷慨就义的烈士、衣锦还乡的旅菲华侨……耳边仿佛有电报声响起,闽南人下南洋的画面犹在眼前。

    据台商区角美镇杨厝村党委书记杨伟艺介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杨厝村的优势,本着“修旧如旧”的主导原则,近年来,村里一直加大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力度,力争讲好“杨厝故事”。杨厝村依托“文物旅游+”,延链补链,大力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旅游效益。目前,杨厝村以林氏义庄为轴心,连接观光路、养真楼、碧山楼等旅游休闲路线。“采摘园效果不错,接下去我们的商业街也准备开始招商。”杨伟艺说,未来,希望更多人参与杨厝的文旅项目,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杨厝村还规划建设了商业街及相应的配套设施,通过建立家风家训馆、图书角、举办国学讲堂等,扬社风、促家风,进一步丰富古厝的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鸿渐村城市绿洲


鸿渐村

披上中西文化交融的外衣


    在鸿渐村高阳楼,阳光照在这座古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上,诉说着那个岁月一批批村民漂洋过海、谋生度日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鸿渐人就这样为这座村子披上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外衣。

    漫步在鸿渐村的村道上,微风带来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旁,一位位侨胞衣锦还乡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而以他们为代表所留下的特色侨乡文化,也在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中迸发新的活力,为鸿渐村乡村振兴勾画出美好的愿景。

    傍晚时分,在鸿渐公园,总能看见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充满生活意趣的乡村生活就这样映入眼帘。谈起村子近来的新变化,他们都感到很自豪。

    如今的鸿渐村,面对丰富的侨乡特色资源,正通过建设侨乡旅游农业观光区、非遗“送王船”民俗文化馆等,把侨乡文化有机地同田园、乡村、产业等特色资源结合起来,构建一条具有鸿渐特色的生态文化长廊,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旅游侨乡。经过多年的治理发展,鸿渐村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村”称号,并荣获“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文/图 通讯员 陈燕贤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