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跨岛新城入画来
2024-05-01 13:24 新福建 原创


鹭岛大地,翔安之南,宾朋云集,共商大计。4月29日,翔安南部片区推介会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行。

翔安南部片区,这座快速崛起的跨岛新城,向四海宾朋徐徐铺开了一幅崭新画卷。

综合改革试点承载区、环厦门湾科创原创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门户……人们看到,这个诞生就肩负改革发展使命的热土,正沿着建设蓝图阔步快行。它致力打造的,是“节点中的节点、前沿中的前沿、特区中的特区”。

高瞻远瞩、落子成势。热潮涌动的翔南片区,坚持“先干快干”,正沿着“一年快速铺开、三年全面见效、五年初具规模”的预期目标,探索综合开发新模式,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新城。

这座“未来之城”,正成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新支点。


跨岛发展

打造产人城融合新模式


时间回到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一针见血点出厦门发展瓶颈——“厦门本岛基本饱和,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创造性提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构想,为厦门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高效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埋下伏笔。

在此之后,厦门市启动了集美、马銮湾、翔安、同安等多个新城片区建设,形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石材等产业园区,2005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开始超过岛内。



近年来,厦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推动岛外产业布局和产业园区整合,海沧新城、集美新城、同安新城、环东海域新城四个岛外城市次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厦门新机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八大片区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

随着“跨岛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厦门开始探索产人城深度融合新模式,打造更多支撑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增长极。翔安南部片区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2023年4月29日,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在厦大科技园挂牌,统筹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春天的故事,总能触发人们的美好遐想。

肩负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特殊使命的翔安南部片区,以“立足厦金、区域协同、服务两岸、联接世界”为目标,包含着探索优化厦门城市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等深意。

从那一天起,厦门的‘跨岛发展’战略正式进入3.0时代。新城发展,产业为重,产业吸引人才,人才组成城市。翔安南部片区的“产城人融合”是用产业设计“倒逼”规划建设,将产业需求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挥棒”。

新战略需要新理念,新理念推进新形势与新模式的诞生。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在开发模式、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促进资源要素整合汇聚、高效配置。首创“新型混合产业用地”综合开发模式;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片区规划、把高标准理念融入片区综合开发,在各组团开发方案设计阶段先行植入生态为底、绿色发展、智慧共享的开发理念……



去年4月正式挂牌以来,翔安南部片区注重机制创新、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导入,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加快推动片区综合改革与开发建设,圆满完成了“一年快速铺开”的既定目标,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引擎开启

新城高质量发展脉搏正劲


成立一年来,新增注册企业181家,注册资本52.05亿元;重点招商项目58个,总投资额321.07亿元;新策划生成综合开发、配套基础设施等21个项目,总投资约211亿元……放眼俯瞰热潮涌动的翔安片区南部,随着不少新企业落地入驻,一台以创新为驱动的引擎正隆隆作响,高质量发展脉搏正劲。

新企业纷至沓来、产业汇聚成势,离不开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持之以恒优环境、强服务,打造“创新沃土”的不懈实践。

氢能产业是厦门4+4+6产业布局中6大未来产业之一。在翔安南部片区,氢能成为片区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4月29日,片区发起成立“厦门氢能产业发展联盟”,联盟旨在搭建氢能产业产、学、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联盟成员携手推进厦门市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一体化发展,提升厦门市氢能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我们积极推进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华商厦庚、鹭岛氢能等氢能项目群入驻,将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自主可控的氢能产业高地,配合闽西南合作战略和国、省氢能布局,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氢能技术和装备输出中心。”嘉庚创新实验室氢能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布局具有颠覆性和高增长性的未来产业,翔安南部片区持续发力现有平台载体招商。

日前,位于科学城莲河片区的厦门航空产业园项目已完成项目预验收工作。厦门航空产业区是集投融资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以航空维修及高端制造基地、航空创新产业服务基地核心的新型生态航空产业园区,将成为厦门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引擎。目前,园区已有意向企业23家,占片区招商面积68%。

其中,拟入驻的霍尼韦尔项目可在增强厦门航空维修制造产业基础上扩大智慧、健康、绿色等产业领域的合作。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正对面,厦大科技园翔安园区也不断释放“强磁场”——该园区新增注册企业51家,注册资本24.71亿元,未来将依托厦门大学学科综合交叉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为园区企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新的高能级载体已启动建设,第一批综合开发载体已完成摘地,并于2024年4月全面开工,建成后预计提供135万平方米空间。”翔安南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筑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现有的高能级平台载体,正成为翔安南部片区吸引优质企业入驻的重要元素,为片区发展积蓄充足后劲。


改革为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暮春时节,位于翔安南部片区的厦门空港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这样“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在这片宜居宜业的沃土上随处可见。据介绍,翔安南部片区去年全年完成投资11.7亿元,完成率110%;今年预计将新开工项目22个,总投资120亿元。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的背后,离不开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以改革创新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的不懈努力。

产业业态交叉融合和居民生活模式的动态重塑,催生了大量都市工业的新形态。功能单一的传统供地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创新人群的空间需求。

去年,翔安南部片区在厦门现有混合用地供给做法的基础上,改变原本单宗产业用地建筑功能转换的局限,创新将工业配套部分与软件研发项目进行混合布局,支持软件开发、工业智造等多领域产业用地与商业、租赁公寓、公建设施等配套用地同宗混合出让,有效破解在有限的产业空间实现产业链生态集约、高效布局的难题。同时,推行“联审+决策”土地出让方案决策机制,让决策时限压缩50%以上。



截至目前,片区已完成5宗产业用地出让,其中,仅用2个月就完成首批4宗产业用地出让,总用地面积约63.5公顷,为推动产城融合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劲支撑。

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统筹调度各方资源加快推动开发建设,这样的案例在翔安南部片区俯拾皆是——

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翔安区三个派驻工作组由改革试点转为常态化实施——市发改委工作组设立多规平台专门账户,减少2个内部工作环节,联动多部门提前介入项目可研设计等环节,一般项目从启动前期工作到开工的实际用时比既有同类项目压缩50%以上;市资源规划局工作组优化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和修改、建筑景观艺术评审和用地决策流程,压缩各类规划编制时间50%以上,同时创新“提前介入+服务指导”审批模式,实现窗口即办;翔安区工作组优化后的招商监管决策流程,既缩短决策时间又有效解决区内跨部门交叉难题。

一年时间,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画卷正在描摹,中国式现代化的“厦门答案”已然显现。

改革再出发,融合共发展。站在崭新起点,翔安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一如既往坚持“以我为主”“先干快干”“先行先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扩大片区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招大引强,同时探索综合开发新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新城。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