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忙着“筑爱巢”“找对象”!最美夏候鸟在厦度蜜月
2024-04-25 12:53 厦门日报

栗喉蜂虎抵厦后,住在哪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者通过哪些手段“礼遇”它们?日前,抵达厦门的“最美夏候鸟”栗喉蜂虎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去年11月,厦门市公布首批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独宠”栗喉蜂虎。今年,恰好是通道公布后,栗喉蜂虎来厦的第一年。4月23日,记者探访被列为首批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之一的——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了解鸟儿在厦的生活情况。

保护区内的厚土墙是栗喉蜂虎安家的地方。


它们在做什么?

有的在筑爱巢 有的忙着相亲

栗喉蜂虎主要生活在东南亚一带。每年4月前后,部分种群会北飞繁殖度夏,直至9月、10月离开。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栗喉蜂虎的落脚点。

23日上午,记者在保护区内的骑马山看到了这群“小精灵”。它们有的忙着“筑爱巢”——在崖壁上,用嘴和爪子掘洞为巢;有的忙着“找对象”——雄鸟叼着刚捕获的虫子站在树枝上求偶,雌鸟则张大嘴巴,等着追求者来投喂。“相亲”成功后,栗喉蜂虎还会经历交配、产蛋和育雏等阶段。通俗点说,在厦门的这段时间,好比它们的“蜜月期”。

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相比于4月初栗喉蜂虎刚来那会儿,其数量已从二十几只增长到了五六十只。不过,受雨天影响,鸟类的活动不太活跃。未来,随着天气转晴和温度升高,保护区内的栗喉蜂虎种群数或将进一步增加。


它们住在哪儿?

在崖壁上挖洞 巢穴深约1米

栗喉蜂虎喜欢在崖壁上筑巢。保护区内,一面几近垂直的厚土墙就是它们安家的地方。“崖壁上一个个直径五六厘米、深约1米的小洞,就是巢穴。”保护区工作人员说。

为何在地形如此陡峭的地方安家?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介绍,蛇类等鸟类的天敌无法爬上陡峭的崖壁,因此,栗喉蜂虎在巢穴中育雏更安全。此外,栗喉蜂虎还会多挖几个洞混淆视听,实际上,只用一个洞做巢,用“狡兔三窟”来形容它再贴切不过。

栗喉蜂虎来厦前,工作人员用内窥镜观测巢穴,进行清理和填补。(厦门日报资料图)

至于巢穴为什么挖这么深,有资料显示:巢穴深入土层,有利于保持湿度、温度的稳定,栗喉蜂虎可将体力和时间更多地用于捕食、孵化及育雏工作,减少自身消耗。

“这好比人住在洞穴中。”科普作家、国内资深观鸟爱好者及推广者朱敬恩介绍,一方面,巢穴越深,其环境就越凉爽、干燥和舒适。另一方面,“深不可测”的巢穴也可以避免其他动物在家门口探头探脑,安全和隐私能够得到保障。


它们如何受宠?

“小区”每年翻新 “食堂”供应充足

如果把保护区比作小区,那么,保护区工作人员就是小区的物业经理。每年10月栗喉蜂虎离厦后,以及次年3月栗喉蜂虎“入住”前,他们都要对“小区”进行一番打理。

修整旧巢穴,就是重点之一。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旧巢穴留有气味,来年返厦的栗喉蜂虎不一定愿意再用,趁着它们“不在家”,工作人员便用内窥镜观测巢穴,用自来水两次清理它们,再用土回填,翻新“小区”,以便栗喉蜂虎再次在崖壁上筑巢。

用于回填的土很有讲究。“回填用的原生土,是全风化花岗岩。它有较高的含沙量,松紧度比较合适,适合栗喉蜂虎挖洞,又能防水,也可保暖。”保护区工作人员说。

根据栗喉蜂虎喜食昆虫的习性,工作人员还在园区内种花、筑水塘,通过丰富昆虫食物的种类,增加保护区内的昆虫数量,保障栗喉蜂虎“吃得好”。


【名片】

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体长25至36厘米。见于云南、四川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和海南。

白鹭头上长出两个小辫子,“穿”上礼服。(朱敬恩 摄)

【同步】

正值繁殖期 我市不少鸟类精心打扮

白鹭扎小辫 池鹭穿西装

随着季节更替、气候回暖,我市不少鸟类长出繁殖羽,盛装打扮吸引异性。

科普作家、国内资深观鸟爱好者及推广者朱敬恩介绍,市鸟白鹭化身“白凤凰”,头上会长出两个小辫子,好似发带飘飘,此外,它身上的羽毛也会呈现蓬松的丝绒状,就像穿上了颇具仙气的礼服。平时灰不溜秋的池鹭,则换上“黑西装”“白西裤”,嘴巴的颜色也会多彩些,有黄有蓝。

另外,鹭鸟中不吃鱼、喜欢跟在牛身后吃昆虫的“放牛娃”牛背鹭也梳妆打扮换了模样——平时浑身白羽,繁殖季时,鸟喙、头颈、背部都染上了一抹亮丽的橙色。

(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除署名外)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