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21日
日军大规模空袭福州
随后福州沦陷
为牢记历史,居安思危
21日上午
福州全城试鸣防空警报
21日9时30分
防空警报将响彻榕城上空
资料图
试鸣防空警报时间:4月21日(星期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03分。
试鸣防空警报范围: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区、福清市、闽侯县、连江县、闽清县、罗源县、永泰县。
据福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防空警报信号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的顺序进行试鸣。试鸣期间,全市一切活动照常,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预先警报:预先告知城市居民,敌人可能对城市进行空袭,告诫人们提前做好防空袭的各种准备工作。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在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开始时施放,通知人们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在空袭或空袭情况消除后施放,告知人们空袭情况已经解除,可以按照防空袭计划进行清理和清除空袭后果的工作,同时可以恢复城市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连续鸣放3分钟。
福州为何选在每年4月21日
试鸣防空警报?
据了解,2000年12月26日,福州首次试鸣防空警报,此后一直到2005年,福州都在每年的8月17日(即福州解放日)试鸣防空警报。
2005年,《福州晚报》独家报道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系原副主任郭桂荣等人关于防空警报试鸣日的建议。他们认为应该将试鸣防空警报的日期改为每年的4月21日。同年10月,福州市委经研究决定采纳他们的建议。
根据资料,1941年,日军飞机大规模空袭福州,当年4月21日,福州第一次沦陷。日本侵略军在福州实行了残酷的军事镇压,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暴行。
为牢记福州沦陷日
从2006年起
福州将每年4月21日
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
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
警醒人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4月是福州“人防宣传月”
连日来
福州各地开展了多种
人防主题的宣传活动
19日上午,记者在全省首个地铁人防宣教基地——福州地铁2号线董屿·福建师大站看到,来自闽侯上街实验学校的学生上了一堂沉浸式的人防课,还参与了有奖竞答。
该基地依托地铁进出站口及通道,布局人防知识动态展示、人防情景沉浸式体验等功能区,以“视频+图片+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形式,一站式介绍了人防“前世今生”以及防空警报、自救互救等人防知识。
4月8日,福建省邮电学校开展了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共有300多名师生参加。
同一天,鼓楼区杨桥新苑小区开展了一场防空袭紧急疏散演练。
地铁人防宣教基地
开创了国内城市建设
与人民防空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
是福州人防工程惠民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福州地铁是重要的人防设施,有“地下长城”之称,可为我市增加约150万平方米的防护面积,战时可为几十万居民提供可靠的防空避难场所,如福州地铁1号线、2号线可掩蔽4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地铁东街口站、南门兜站等站点的部分人防门兼具防汛功能,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福州地铁1号线梁厝站
福州人防工程建设呈现“多点开花”:
福州中防万宝城是全国首个大型融合式平战结合人防综合体,集人防、交通、商业、景观等功能于一体;
于山防空洞变身越洋图书城,供市民纳凉、休闲、看书;
连江县古石村防空洞变身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区打卡点,吸引两岸游客;
马尾船政时空隧道是利用马限山人防隧道打造的文化展示空间和便捷通道,连接着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和马限山周边各景点、遗址,市民既能来避暑纳凉,还能感受船政文化……
越洋图书城
令人期待的是
烟台山人防工程有望提升改造
融入闽江之心、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
烟台山人防工程(防空洞)坐落于烟台山山体下,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总长度2000多米,东至梅坞路,北至仓前路、直通万科商业街区,南至透湖路(靠近上三路)。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陈景好摄
该工程面积大、洞内空间结构整体条件好,且周边商业环境成熟、地理位置优越,可通过规划提升改造后,融入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闽江之心,作为国防宣教、红色爱国教育、文化旅游服务配套以及为民便民服务等场所,打造成为烟台山特色人防景观,为闽江之心增添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