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赓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于近年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以申报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我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更具系统性、整体性,更好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令越来越多历史文化鲜活起来,与城市发展相融相映。
当前,厦门市正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实施一系列保护规划编制、文物及历史风貌建筑的公布、挂牌、保护、修缮、活化等相关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知晓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传承工作,本报今起推出专栏,在聚焦厦门市“申名”举措和成效的同时,为您讲述一系列文物、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区的故事,展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断挖掘厦门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继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后
厦门正在全力争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近日从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厦门市已通过了住建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的评估考察,基本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标准。目前,厦门市正根据评估意见全力推进名城申报相关工作。
厦门市正在由点到面、由建筑单体到风貌片区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并举。图为鼓浪屿八卦楼经修缮提升后,于今年重新对外开放。(本报记者 黄少毅 摄)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
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
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此次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将为厦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奠定坚实基础
有助于进一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提升城市精神内涵
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
厦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晋
专家评价
厦门市历史悠久、文化多元
历代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千百年来留下了
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
鼓浪屿。(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近代历史的波折起伏
也在厦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在“老厦门”坐落的鹭江两岸历史城区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
走街串巷
随处都能遇见颇具风情的
历史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空间
这些历史遗存形成了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肌理、自然有机的道路格局、优美风情的街区环境,与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的物质遗存,共同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闽南地方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社会生活、建筑园林设计及建造、艺术风格、现代技术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全球化早期阶段人类价值观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地区互鉴、融合的集中体现。
中山路。(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而当时间来到现在
行走在厦门你会发现
这里既有都市的繁荣
也有农村的红火
既有现代化工厂的迭代升级
也有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过去的40多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厦门这个曾经硝烟弥漫的海防前线,逐步向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进,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和“与世界对话”中,为全国贡献出一批可复制的改革创新经验。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落实推进习近平同志为厦门量身定制的“提升本岛、跨岛发展”重大发展战略,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带动了全域均衡发展,海湾型城市雏形已现。
鹭江道。(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让更多人看见厦门、了解厦门、记住乡愁,有助于引领厦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
借助此次申报的契机
厦门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不仅将完善
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历史风貌建筑等保护规划
构建厦门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还将通过重新修缮、利用一批历史风貌建筑
摸索形成具有
厦门地方特色的历史遗产保护修缮
和活化利用的机制
这对于切实保护厦门历史文化遗产
促进城市文化提升
延续历史文脉有着重要意义
厦门市于2020年11月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现已构建起包括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
传统村落、各级文保单位、
历史风貌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等
相对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其中,包含:
✔3个历史文化街区——鼓浪屿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集美学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5个省级传统村落——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翔安区新圩镇云头村和金柄村;
✔2个历史风貌区——同安老城和厦港片区;
✔1967处(点)不可移动文物以及507处历史风貌建筑等。
鼓浪屿。(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已纳入国土空间和规划管理“一张图”予以保护管控。同时,厦门市已完成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等各层级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逐栋编制保护方案,明确保护要素、保护方式及保护的重点内容。
落实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上
市资源规划局、市文旅局、
市住建局、各区政府
及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各级各部门
正在根据职责划分协同推进
在保护修缮方面,厦门市持续开展保护修缮工作,按照三年整治提升方案,推进鼓浪屿历史风貌岁修,推进中山路、集美学村历史街巷以及传统村落整治提升;
集美学村。(本报记者 许秋珩 摄)
在活化利用方面,坚持以用促保,利用现有历史风貌建筑,大力引入国内重点文化企业、行业带头人及学术大师,引入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活化利用。譬如在鼓浪屿,八卦楼修缮后作为风琴博物馆重新开放,并开设影雕、漆线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在与中国唱片集团合作下,将黄荣远堂打造为中国唱片博物馆。以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为载体引进厦门珠绣,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等。
此外
厦门市还组织编制完成了一系列普查认定
和保护修缮的相关技术标准
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依据
如为了严守历史风貌保护安全底线,厦门市首次针对历史风貌建筑制定防火标准,出台《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防火设计导则》,不仅填补了国内防火设计标准的空缺,也为历史风貌建筑进一步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厦门市将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名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历史文化保护具体实施项目。同时,将保护融入城乡建设,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稳妥推进城市更新,统筹保护更新片区的历史环境和街巷肌理,探索更新片区内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好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