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 李大荣 通讯员 陈文丰 凌丽蓉)架起“连心桥”,畅通“民意路”。近日,龙岩漳平市水仙茶非遗保护“检察联络点”,在漳平市南洋镇揭牌成立,漳平市检察院做实“检护民生”,厚植为民情怀获赞。
这是龙岩市、漳平市两级检察院落实“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漳平市检察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打造“风展红企”“菁心护企”检察品牌,从严厉打击犯罪、注重企业治理、保护特色产业等方面深耕细作,打好“检察护企”组合拳,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架起法治“连心桥” 为民服务零距离
漳平水仙茶作为“国家历史名茶”,最早可追溯至元代。2022年,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地独特的“国家级”名片。龙岩市、漳平市两级检察院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漳平水仙茶非遗保护为切入点,通过设立该检察联络点,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加大对侵犯漳平水仙茶商标、知识产权等行为打击力度。
会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兴裕对检察机关“检察护企”的做法表示点赞,他说,检察护企设置联络点,畅通“民意路”,架起“连心桥”,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揭牌仪式后,龙岩市、漳平市两级检察院联合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文体旅游局、南洋镇等部门,以及非遗传承人召开座谈会。围绕非遗产业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水仙茶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交流,明确定点办公、常态联络、法律服务、综合履职等具体举措,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形成保护合力,推动漳平水仙茶产业等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2年以来漳平市检察院办理茶企燃气安全等有关公益诉讼案件3件,打击破坏茶园生态刑事案件2件,有效促进茶企安全生产。
深化合规改革 护航营商环境
“去年公司新招聘6名员工,出口额增长100%以上,企业效益明显增长。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研发力度,让企业发展更有活力。”近日,某科技公司总经理在办案检察官回访时说道。
某科技公司及负责人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移送至漳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生产陷入停滞。办案检察官及时开展办案影响评估,经过严格审查和详细调查,发现该科技公司系产品远销海外多国,拥有18个专利,具有合法稳定的经营业务、营收收入,纳税情况良好,并提供40余人的稳定就业,且案发后积极补缴全部税费。鉴此,漳平市检察院及时向上级检察院汇报,经批准依法启动企业合规整改,让该科技公司“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更好”。
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漳平市检察院坚持治罪与治理相结合,积极运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动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依法合法经营,依法护航营商环境,有力提振企业信心,激活市场主体“一池春水”。
强化诉源治理 畅通协同渠道
如何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治理,为民营经济提供更优司法服务,漳平市检察院强化诉源治理,畅通协同渠道,做出有益探索。
2023年12月,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案件时查明,某公司系漳平市重点项目企业,2011年至2019年期间,张某某利用担任该公司关键岗位的职务便利,通过虚增材料人工费、伪造委托书、虚构施工项目等方式,侵占该公司工程款14.9万余元,同时多次找借口向施工方索取资金并予以关照,非法收受他人财物38.9万元。
掌握情况后,漳平市检察院以张某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向漳平市法院起诉,法院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处罚金5.5万元,并追缴、退还违法所得。
为更好办理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涉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侵害企业利益案件,漳平市检察院成立涉企案件专门办案团队,加强与党委政府、行政部门、政法部门协作,注重企业诉源治理,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此外,漳平市检察院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清单,编印《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企业接待日、检察进企业等活动开展以案释法,增强企业家法治意识,提高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