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范昊如:国潮小丑第一人|闽声
2024-04-08 15:17 闽声










图片











范昊如









致力于探索小丑艺术的戏剧人,师从多位戏剧大师,包括Norman Taylor、Jon Davison。

代表作品有《皮特先生》《卖货郎》《兵马没有俑》等,在全国长期巡演。












关注范昊如,其实已有一年时间。


第一次看到他的演出海报《卖货郎》,就被他夸张又诙谐的表情深深吸引。和其他的戏剧海报不同,《卖货郎》画面中的主角身着撞色明艳的宋朝服饰,无论妆容、道具和人物搭配起来看,都仿若下一秒就要从画面中扑腾出来嬉闹一番。


在对他的专访中,他也不止一次地提到“鲜活”二字。用鲜活的态度,共情鲜活的人生。采访中有几分钟街市起风,上下杭的古厝外树木发出沙沙的声响,他停下正在说的话,侧耳倾听,似乎想要捕捉到那一刻代入小丑身份时的状态。


而次日,当在上下杭亲眼看完他的演出,不得不发自内心感慨——范昊如,当之无愧国潮小丑第一人。














从艺术设计到小丑剧的跨界








范昊如平日是大学里的艺术史与设计史的讲师,但他还拥有另一重身份——活跃于舞台的小丑剧演员。


这看似矛盾的身份,在他的演绎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大学讲师的身份之外,范昊如一直对戏剧充满热情。早在2008年,他便接触到了戏剧,对戏剧圈里的纯粹艺术和戏剧人探讨的氛围感吸引。从2008年起,他参与了肢体剧、现代舞、傩戏等多种剧种的演出。


然而,真正让他找到归属感的,是偶然间接触到的小丑剧。





图片





小丑剧,这一看似简单的剧种,实则蕴含了深厚的艺术内涵。


它既可以逗乐小朋友,也能让成年观众在欢笑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与传统戏曲戏剧的程式化内容不同,小丑剧更强调现场的鲜活与观众的互动,是一种去程式化的演绎方式。


在小丑剧的舞台上,范昊如不断尝试、创新,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诠释小丑的角色。他认为,小丑并不仅仅是为了搞笑,更是要通过“失败的行为”和期待值的强烈反差,引发观众的笑声。


这种对艺术的独特理解,让他的小丑剧表演更加深入人心。





图片





在范昊如接触和学习小丑剧时,有两位老师对他影响深远。


一位是已逾60岁的罗曼·泰勒(Norman Taylor),他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告诉范昊如,如何真正鲜活地活着,如何在舞台上感染观众。


另一位是韩国的刘真雨(Yoo Jinwoo),他对专业演员近乎严苛的高要求,让范昊如更加明白,只有尊重和认真地对待小丑艺术,力求每分每秒真实地活在舞台上,才能表演好这个角色。







图片






图片







在中国,基于儒家文化和传统等因素,小丑艺术长期以来受到误解和排斥,大众普遍认为小丑就是街边扎气球、活动中给孩子们变把戏的那个滑稽角色。


但范昊如认为,戏剧小丑与街头小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小丑剧并非只是简单的搞笑,它其实更多探讨的是人性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小丑艺术,让它在中国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穿越东西的“文化小丑”








从海口到西昌,从句容到青岛,再到福州和宁波,范昊如的演出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带着两套自己亲手制作的演出道具,和一位助理坐火车、乘飞机,穿梭于各地。


这些道具蕴含着他的心血与创意,一把油纸伞下吊着各种民间的手工小玩意儿,都是他走遍各地时淘来再亲手缝制上去的。

尽管每一次都是旅途劳顿,且要重复规整几个装满道具的大箱子各地寄运,但范昊如觉得这样的生活经历非常有趣,让人充实快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谈起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他认为关键在于两方面的涵养。


首先,一个戏剧小丑演员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西方小丑艺术的精髓,包括小丑的构思、状态和身体反应。同时,作为一个东方人,必须对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


因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这些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国潮传统元素,通过小丑剧的方式展现给更多观众。





图片



图片





在学习实践中,范昊如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小丑表演相结合,寻找属于中国的小丑角色。


拿《卖货郎》打比方,每一样传统老玩意儿都是在他查阅搜集了众多资料,探访了无数老手艺人之后,在不断的实验和玩耍中创作出来的。


这样的融合,既展现了西方的幽默和技巧,又蕴含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和文化内涵。





图片





范昊如与汉服圈的合作也是他始料未及和难忘的。


汉服圈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让他深受感动。他们在一场场融合小丑表演和汉服文化的活动,让观众在欣赏小丑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汉服文化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谈到东方人与小丑艺术的关联时,范昊如阐述小丑艺术的核心是要真诚、乐观、直接的表达方式,这与东方儒家文化中内敛、沉着、含蓄的表达方式存在冲突,但也正因如此,东方人在演绎小丑角色时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创意。


在他看来,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通过不断实践和自我探索,东方人也可以逐渐培养出真诚、乐观、直接的表达方式,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丑。










小丑艺术的无限可能与魅力








小丑,这个充满欢乐与神秘的角色,总是能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在范昊如塑造的小丑表演中,他还尝试融入梦境的元素。天马行空的梦带来无限遐想,梦境里的神秘感和奇幻感还可以为小丑表演增添更多的魅力。








图片



图片








“你知道吗?《卖货郎》其实就源于三四年前我做过的一个梦。”


范昊如笑着分享当时梦中的自己穿着一身古装,抬着货架走在现代的街市上,身边的人看到他的装束和货品,都露出非常惊讶的神情,不一会儿就引起了围观。“这是我做《卖货郎》的起点,它真的就是一个梦。”





图片





聊起梦,他说人人都有梦,但往往现实中想要实现很难,而在戏剧舞台上,即使再荒诞的梦都可以得以还原和再现。


小丑的世界,就是充满梦与现实的世界,害怕与欲望的世界,即使失败和错误百出,都可以通过“真诚、乐观”去化解尴尬。这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打开一场对自我、对艺术的深度探索之旅。





图片





寻找与观众的共鸣,是范昊如持续发掘小丑剧的另一个着力点。他深知,小丑表演的魅力在于与观众当下的互动与真实的沟通。


无论是与小朋友的互动,还是与街头观众的即兴表演,他都能够根据观众的第一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以追求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图片





图片








在不断积累的演出实践中,范昊如也看到了小丑艺术在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和国潮传统文化的觉醒复苏,势必为国潮小丑艺术带来创新和发展。


在这条不断探索的道路上,他认为自己任重道远,力求用更精湛的演技和更优质国潮小丑剧,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图片





范昊如的小丑艺术之旅还在继续,结束采访时他说,很快还会再来福建,他愿将自己的小丑艺术分享给更多福建观众,并期待这段精彩的艺术之旅在有福之州继续绵延……




文|蔡婧超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颖雯

审核|程香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