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农业专家要“下田头”,也要“上云端”
2024-04-07 10:05 新福建 原创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悄然迎来一批特殊的网红——农业专家。他们发挥专业所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宣讲“三农”政策,推广农业新技术,与“舌尖上的谣言”加速赛跑,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股清流。

实验室需要农业专家,田间地头需要农业专家,互联网同样需要农业专家。

农产品领域历来是网络谣言的高发区。那些反常识的谣言,不仅放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更可能对农业产业带来致命打击。多年前甚嚣尘上的“塑料紫菜”谣言,便让从业者损失惨重。即便辟谣跑断腿,这些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说法,依然季节性、周期性、反复性出现,贻害无穷。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谣言治理,需要引入更多元的主体、更广泛的平台、更创新的形式。农业专家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正是有益的探索。

40多天就出栏的白羽肉鸡是激素鸡吗?车厘子和樱桃是一回事吗?奇异果和猕猴桃是同一种东西吗?双孢蘑菇和口蘑如何分辨?……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纷纷走出实验室,走上“云端”。他们有的面向大众,开展广谱科普,与伪科学角力,为科学常识发声;有的面向从业者,开展专业科普,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一键触达前沿技术和行业动向。

当行业权威变身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当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转化为人人听得懂的大白话,当科学常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才更有可能赶上谣言抢跑速度,帮助广大受众冲破信息茧房,打破认知偏见,在正本清源、激浊扬清中,构建更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勇于走上“云端”的农业专家仍是少数。一方面,农业科普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向网络谣言宣战既要斗智,更要斗勇,改变大众根深蒂固的认知更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现有评价体系更侧重对课题、项目、论文等指标的考核,需要投入极大时间和精力的科普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因此,大多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网络科普的道路上,只能靠着一腔情怀寂寞前行。

农业科普路上,需要孤勇者,但不能只有孤勇者。我们期待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媒介素养,通过互联网拥抱更广大的受众,也期待平台给予更大流量支持,联合打造更多农业垂直领域的网红,更期待不断优化现有科技评价体系,让实验室、田间地头以及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都能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发光发热的主战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