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屏山时评)让清明回归“清明”
2024-04-07 10:02 新福建 原创

又是一年清明际,又是追念故人时。

清明,是广大群众寄托哀思、缅怀祖先的传统节日。为保障清明祭扫活动安全有序、文明低碳,越来越多人选择网络祭扫、鲜花代祭、居家追思等方式,对先人表达“思时之敬”。这既是个人情感所盼,也让清明节回归“清明”本真。

绵延了2500多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祭扫作为一种庄严肃穆的祭祀文化,核心价值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更是洗涤精神家园、弘扬家族遗风的一种形式。如今,鲜花的芬芳代替了纸钱的灰烬,既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又守护了绿水青山。人们也越来越接受“绿色祭扫”这一理念,文明祭祀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文明。

《论语》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现代人生活半径大出许多,职场压力也相对大得多,长途奔袭回家扫墓有着诸多不便。更何况,传统的现场祭扫,燃烧纸钱、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等,极易引发火灾;而且,集中祭扫时常导致交通严重拥堵。

追思缅怀先人,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以文明祭祀的方式,缅怀先人、追思先烈,同时也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种种新的祭祀方式。毕竟,文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它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关注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无论形式怎样改变,不变的是亲情、是思念。只要心诚意真,心中留有对故人的眷恋,无论是亲自上阵还是身处他乡,无论是一捧鲜花、几杯薄酒,还是在墓前献一束鲜花、敬一杯祭酒、植一棵树,或者在家中“云祭扫”“代祭扫”,都既不失庄重肃穆,又能体现时代文明,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之情,抚慰和充实生者的精神和心灵,还倡导了健康节俭、绿色环保的文明理念,不失为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缅怀方式。

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这个充满哀思与怀念的日子里,不妨让鲜花与绿意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文明与环保成为我们行动中最亮的底色。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敬仰与思念,激发深深的情感共鸣,积极劝导市民绿色低碳祭拜。比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焚烧纸钱、放鞭炮等方式,而是用鲜花、绿植等环保材料来替代,还可以采取“云祭扫”这种新方式,打破时空的界限,让远方的亲人也能参与到祭祀活动中来,让新风尚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