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最美四月天,林徽因笔下的茶竟然有这么多滋味
2024-04-02 17:43 茶道CN

图片


每年桃月一来,全民吟诵《人间四月天》。

在多数人看来,林徽因美丽,智慧,

浪漫,知性,才华横溢。

从她的文字和生活中,

也能品味出多种茶味。

图片

图片


一壶佳茗得真趣


林徽因祖籍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加之年少留学时饱受西方下午茶文化的熏陶,喝茶于她而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她写茶的文字不多,但在字里行间都沁出一丝一缕的茶香。

短篇小说《模影零篇——钟绿》里,有一段写“我”用家乡寄来的茶,招待突如其来的美人钟绿:“我的小铜壶里本来烧着茶,我便倒出一杯地给她。这回她却怔了说:‘真想不到这个时候有人给我茶喝,我这回真的走到中国了。’我笑了说:‘百罗告诉我你喜欢到井里汲水,好,我就喜欢泡茶。各人有她传统的嗜好,不容易改掉。’就在那时候,她的双唇微微地一抿,像朵花,由含苞到开放,毫无痕迹地轻轻张开,露出那一排贝壳般的牙齿……”

这里有几层意思,以茶敬客代表着中国的礼仪,茶也是海外学子化解乡愁的妙物,所以钟绿喝到中国茶就说是“真的走到中国了”。二是喝茶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戒掉。第三,喝茶的女子很优雅,很美。


图片


在林徽因的侄子林治心中,林徽因还是一位“把科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哲思、文艺家的激情融于一身”的茶人。

据说1928年林徽因回家乡福州时非常喜欢在旧宅花园的荷花池边喝茶。喝茶很讲究仪式,要插花,要焚香,还要换上白色飘逸的服装,像下凡的仙女。除了喝家乡的茉莉花茶,也爱喝武夷山的水仙茶。

有茶,林徽因的人生就充满了生趣。


图片


同频共振的甘苦茶味


16岁,是林徽因人生重要的转折点。1920年春天,父亲林长民赴英国讲学,林徽因随父前往,游历欧洲,先后去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身在异国他乡的湖光山色中,林徽因受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对世界各地的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立下志向。

与此同时,在英国一年多的时间里,她饱读西方文学名著,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徐志摩,并与剑桥、牛津的中国留学生们交流聊天,视野大开,养成了喝下午茶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形成了独具个人魅力的“徽因风格”。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4、5月间,诺贝尔文学奖奖得主泰戈尔访问中国,林徽因与梁启超、林长民、胡适等一起陪同泰戈尔游览北海,参观松坡图书馆,又赴静心斋茶会。她还与丁西林、胡适等人陪同参加了凌叔华在私宅举办的欢迎泰戈尔家庭茶会。

在这里,林徽因显露出不凡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同时我们也能一窥民国文人待人接物的礼仪,茶会便是代表形式之一。


图片


图片

“太太的客厅”


林徽因“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风雅生活,在与梁思成婚后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达到了顶峰,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太太的客厅”拉开了序幕。

那时林徽因的茶会简直就是一个非官方的文化沙龙,天下英才尽在梁林夫妇的四合院中,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物理学家周培源、考古学家李济、文化领袖胡适、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自美国来华的学者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也加入了进来,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中的泰斗级人物。风云际会,高朋满座,林徽因的茶会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图片


这些文化精英常常会在星期六的下午,陆续来到梁家品茗,以茶为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众人灵魂碰撞,清谈为乐,纵使一杯清茶,些许点心,也是最风雅的盛事。

以上,几乎成为林徽因后来在总布胡同3号生活的样板——“太太的客厅”,昔年京城最著名的文化沙龙。以茶为媒的“朋友圈”下午茶茶会,中西合璧,茶香高扬。而参加“太太的茶会”中的很多人都成为梁林夫妇一生的挚友,这些在繁华时候相识的人们,即使日后的离难岁月也相互扶持,甘苦与共。


平淡日常见真味


1937年1月,林徽因发表在《大公报》的短诗《静坐》,茶是一份静美的诗意,是止息与转折,也是余音未了——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托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重默啜着茶。”

在这里她不用“品茶”,不用“喝茶”,不用朴实粗犷的“吃茶”,也不用更符合大家闺秀性格的“抿茶”,而是用“默啜着茶”,显得若有所思,意味深长。


图片

林徽因与梁思成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北平沦陷,林徽因一家迁徙到昆明,林徽因平日除了和丈夫梁思成考察研究建筑设计,兼课之外,还写过若干诗篇。

一首写实诗作《昆明即景·茶铺》,真实展现了在时局动荡、烽火连天的年代,偏安一隅的昆明茶馆,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片刻安宁。

《昆明即景·茶铺》节选:

“……在顺城脚的茶铺里,

隐隐起喧腾声一片。

各种的姿势,生活,刻划着不同的方面:

茶座上全坐满了……

每晚靠这一碗茶的生趣,

幽默估量生的短长……”


图片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在昆明麦地村居所


这首写实的诗,大不同于之前的吟咏风月,而是直面现实生活中平淡的场景,并从中体会到颠簸之苦,生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此时的茶味,是日常,是百姓生活,平淡而有真味,绝望中也蕴含希望。

这时的林徽因,不再是那个在晚上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哦酿制佳作的文青,她成了一位建筑学家,双眼中仍有光华。


图片

林徽因在工作的场景


我们仍然乐意去怀念“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林徽因,就像我们念念不忘一款醇美的茶味。一杯茶,因为林徽因不同时期的经历,有了不一样的解读,还好不管在众星捧月的岁月或是颠沛流离的日子里,茶带给林徽因的感受都是温润美好的。于她,于我们来说,有茶的日子,都是“人间四月天”。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