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泉州古城
走街串巷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临近假期,不妨带孩子来一趟亲子游
一起沉浸式感受泉州多元文化的交融
品味马可波罗笔下刺桐城的璀璨人文
孩子既能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又能感受世遗魅力,体验非遗文化
跟着这份“泉州古城亲子游路线”
换个方式与孩子一起走进泉州
发现泉州之美吧
◆ ◆ ◆ ◆ ◆
△西街菜市场7fun天台
开元寺内最高的建筑即东西塔,至今“双塔擎天”仍为泉州的标志,有泉州双塔之名。双塔分别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为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开元寺可看的不止以上那些,还有印度教的石柱,狮身人面像浮雕与毗湿奴雕刻等彰显印度教传承的古迹,还有弘一法师的足迹,郭沫若先生的题字等等。
钟楼也是泉州地标之一。它始建于1934年,来到泉州只要你逛逛西街,总能不经意来回路过几次钟楼。如今钟楼上的钟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泉州侨批馆位于中山路345-1号陈光纯故居,由泉州市档案局、泉州市档案馆、泉州文旅集团联合设立,每周一闭馆。馆内共由一个序厅、四个主展厅和一个互动室组成,共布置展板105块,展出侨批及相关照片图片304张,侨批实物92份,许多馆藏侨批实物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而今,苏廷玉故居在保留了原有宅邸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打造成了一处富有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的文创空间——印记闽南文化驿站。驿站内设有艺术展厅、闽南剧场、茶舍等小型文化空间,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艺术展览、交流会。
当漫步在人群熙攘的中山中路,不经意间闻到一股菜头酸的香味,闻香识路,一条古朴的巷子便映入眼帘,这便是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巷金鱼巷了。
裁缝店、老式便利店仍然留存,创客空间、咖啡馆也争相入驻。既能直观感受泉州传统建筑技艺的魅力,又能体会涌动着的文创生命力,还能品尝正宗的泉州美食,271米长的街巷,却是一座浓缩体现泉州文化精粹的“大观园”。
府文庙于唐开元末年始建,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基本形制为“左学右庙”的院落空间模式,以大成殿为核心的庙、明伦堂为核心的学,两组建筑群的规模是中国东南七省之冠。
特别是大成殿,是泉州唯一现存的重檐庑殿顶结构,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以四十八根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正面六根檐柱浮雕蟠龙,蔚为壮观。
天后宫是海内外众多现存古代天后宫中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等级最高的一座。依然保留着16世纪之前已然形成的“前殿后寝”建筑布局,因此每年都有众多全世界的妈祖信众前来朝拜。
天后宫的戏台,有一处巧妙的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就如一把华丽的大伞,撑在建筑之上。巧夺天工的匠心,为戏台添了不少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