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3307个名字的背后,宁化跨越47年的红色追寻
2024-03-30 09:18 宁化在线









3月29日,宁化县“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启动仪式在县革命纪念园(馆)举行。



黄尉峰 摄


苍松常青,英烈不朽。走进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大家好奇地发现,墙面上滚动播发的3307个烈士名字中,竟有“吴看牛子”“陈根胡子”“张金帽子”之类的名字。“当时如果要追认为烈士,需要两个团级以上干部进行证明。宁化籍红军大多牺牲了,后人难以找到相关的证明材料。因为材料不全难以求证,有的成了无名烈士,有的只留有乳名或小名。”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邱明华认为,因为史料收集和核对工作难度较大,类似现象不在少数,在全县比较普遍。




宁化县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在册烈士3307名,属英烈大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3万人口的宁化县共有1.6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宁化籍子弟6000多人,大部分浴血湘江,到达陕北仅58人。


考证史料就是对革命先辈的尊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7年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建馆以来,宁化县通过广泛征集、发函查档、实地走访、研读史料等多种方式,不断追寻烈士的红色足迹,完善烈士相关史料。



47年来,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在红色追寻之路砥砺前行。近年来,宁化县编写了《福建省宁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宁化县人民革命史》《湘江战役文史资料汇编》等20余本(部)文献,积极开展英烈故事宣讲及红色文艺创作等活动。




2019年,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走访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灌阳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时,发现碑刻的宁化籍红军烈士293名,其中两园共同碑刻259个名字。“有的烈士生前曾使用多个名字,有的烈士被牺牲时所在地确认,这给追寻工作带来难度。”宁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伊仕鹏认为,烈士收录标准及历史考证都很严格,这注定是一场没有句号的追寻。


近年来,宁化县加大对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管理及保护力度,铭记英烈功勋,弘扬英烈精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们将以‘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为契机,加大红色追寻的力度。”伊仕鹏表示,宁化县是中央红军长征最远的出发地,将不断传承英烈精神,谱写红土地上新篇章。


记者 赖全平 通讯员 谢丽梅

编辑 张惠川

责编 王竟宇

监制 张林勇

总监 俞祥波

商务合作:0598-6822082

投稿邮箱:zgnhzx08@126.com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媒体矩阵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