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古田人的致富密码,竟然藏在柴火堆里!
2024-03-27 17:15 福建日报 原创

为配合建设古田溪一级电站,古田旧城及周边乡镇8019户43154名民众毅然离开家乡,主动奉献出祖辈开辟的绵延沃土,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因翠屏湖带来的丰富水汽,让古田县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传喻 

良田骤减,去往荒山,古田人民并未自怨自艾,而是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当雨季来临,摆放在露天处的柴火堆上竟然生出斑驳银花。见多识广者一眼识出,这就是当时弥足珍贵的银耳。

图片

菇棚旁边的山泉水

“水库对于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得相当显著。翠屏湖畔水汽丰富、日照充足,有利于食用菌生长。时至今日,古田食用菌的核心产区依然集中在大桥、吉巷等环湖乡镇。”高益清说。

坐拥食用菌天然种源,古田人民找到了创业干事的新路子。在毗邻坂中的大桥镇沂洋村,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建洪向记者讲述了古田菌菇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片

即将被采摘的银耳

几乎在古田溪梯级水电站筹建同期,名为段木栽培的银耳人工种植技术问世,这需要菇农们在截段原木上打穴接种栽培。该项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传入古田,很快就有先行者勇于尝试,叶建洪的爷爷叶玉春正是其中之一。

难以灭菌、产量低下、浪费林木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肯钻研、爱摸索的古田菇农逐渐发现段木栽培的缺陷,转而寻求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往罐头瓶里放置麦皮、木屑等菌菇成长需要的养料,而后瓶中种耳、瓶外开花——20世纪70年代,银耳瓶栽技术试验成功,博得众人青睐。

图片

瓶内出耳,瓶外“开花”(拍摄于古田食用菌博物馆)

“爷爷闲暇时总是四处搜罗瓶瓶罐罐。有的瓶子口径太小,还得用烧红的铁丝将瓶身切割开来,用以放置培养基。而灭菌的过程就像在自家灶台上蒸煮馒头。”叶建洪说,彼时的培育过程谈不上专业,更多的是体现古田人对于菌菇的珍视,有的甚至将婚房腾出来用作菌菇栽培。

热爱带动革新。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古田人民进一步放开束缚,先是以袋栽技术取代瓶栽,而后又采用棉籽壳试种银耳取得成功,极大提升了银耳的质量与产量。

在今天,移民房旧址中还摆放着当年留存下的简易菇架。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耳栽培都是在群众家中进行。待到叶建洪的父亲叶下洋投身这项事业时,他深感简陋的生产条件极大制约了银耳生长,因而率先建起银耳专用栽培房,成为村中的银耳种植大户。

图片

叶建洪在他的菇房里观察就要长成的银耳。

从小耳濡目染,叶建洪不仅接过了家族事业传承的大旗,还凭着祖辈流传的敢拼敢闯精神走上新台阶。

2013年,他牵头创办建宏公司;2015年,引进带有智能控温控湿调节系统的银耳标准栽培房,从此银耳种植不再看天吃饭,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全天候生产;2017年,建宏公司在古田率先将物联网技术与银耳种植相结合,客户不必亲临现场,便可实现对银耳产品的溯源;而后,公司在省农科院的助力之下,突破了生鲜银耳的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瓶颈,成了古田首家试水生鲜银耳市场的厂商,并取得不俗反响。

如今,建宏公司在食用菌种植、精深加工、采购、销售等全产业链均有布局,正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直接带动本地8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其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图片

古田银耳工厂化生产车间 阴亮 摄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古田真正实现了‘县域工厂化’。从前端的菌种研发培育、原辅料供应、菌包制作,到中端的烘干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再到后端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都形成一套运行成熟的体系,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底气所在。”叶建洪说。

叶家三代人矢志不渝的传承精神,正是古田“以菌立县”的生动写照。翠屏湖赋予了菌菇生长的优渥环境,而古田人民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化资源禀赋为致富道路。2023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达92万吨(鲜品),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亿元。今年,古田还将以提升食用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提质发展。

点击查看原文:一汪清水背后的故事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